首页 理论教育 揭秘画中真正的虢国夫人,隋唐史名画

揭秘画中真正的虢国夫人,隋唐史名画

时间:2023-08-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实际情况是,对于《虢国夫人游春图》,我们至今仍然无法确知,哪一个才是虢国夫人本尊。四是以虢国夫人的地位和性格,即便是亲生女儿,也不大可能在春游时,亲自抱着骑马。右4、右5处于画面的中心,理应属于画家着重描写的中心人物,两人中间应该有一个是虢国夫人本尊。而“坠马髻”这一时尚在唐朝的引领人,则是虢国夫人的妹妹杨贵妃。所以,虢国夫人本尊,最大的可能是右1,右5次之,右4再次之。

揭秘画中真正的虢国夫人,隋唐史名画

实际情况是,对于《虢国夫人游春图》,我们至今仍然无法确知,哪一个才是虢国夫人本尊。

这都怪张萱太不敬业。

张萱,要是标注一下“左1是虢国夫人”,那该有多好。我们也就不用费这个劲了。

问题是,张萱太不敬业了,愣是没标注。这下,“画中哪一个才是虢国夫人本尊?”的问题,可够我们忙活了。

来个排除法。

第一个排除右9,即画上最左边这位。她连脸都没有露,自然不可能是主角儿。她的身份,只能是个女扮男装的丫鬟。

下一个是右3,她因为和右9同样的服饰和打扮,惨遭排除。

《摹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局部:右9

《摹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局部:右3

还要排除右7,对,就是那个被抱着的小女孩儿。小丫头片子,一边玩儿去。

然后,我们再排除右2和右6。

理由有三,一是年龄。杨家的极盛时期,从天宝四载(745)杨玉环被册封为妃开始,到天宝十四载(755)“安史之乱”时结束。根据杨玉环的年龄,我们可以推断出虢国夫人当时的年龄大约在三十五至四十岁之间,已算是成熟美女了。以本人有限的经验,右2和右6那身材、那脸型,分明属于少女类型。当然了,本人经验极为有限,这个判断仅供读者诸君参考。

《摹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局部:右7

二是发型。右2和右6的发型,叫作“丫髻”,又叫“丫鬟”。这种发型,是将头发均分之后,编结成双鬟,再用丝线或彩带固定在耳后两侧。当时的侍女多梳这种发型,所以“丫鬟”后来也成了侍女、丫鬟的代称。画中有三个人是这种发型,右2和右6,再加上那个少女、小丫头片子。张萱在《捣练图》中也画过这样发型的侍女。

三是服装。右2和右6穿着胭脂红窄袖衫,下衬红花白锦裙。这在当时,并非贵妇服装。更为关键的是,这二位的胭脂红窄袖衫居然是高领的,把胸口遮得严严实实的,这哪里是虢国夫人的穿衣风格啊?

所以,右2和右6是侍女,不是本尊。

还可以排除右8,也就是抱着右7小丫头片子的那位老美女。而排除她,则有四个理由:一是年龄太大,右8显然已有五十岁以上的年龄;二是神态太拘谨,看得出来的拘谨;三是服装颜色太素了,这岂是虢国夫人这样的贵妇所穿的衣服颜色?四是以虢国夫人的地位和性格,即便是亲生女儿,也不大可能在春游时,亲自抱着骑马。

所以,右8显然是类似保姆的角色,也不是本尊。

至此,排除了六个人。还有三个——右1、右4、右5,不好排除。

右4、右5处于画面的中心,理应属于画家着重描写的中心人物,两人中间应该有一个是虢国夫人本尊。人物的位置,妥了。

《摹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局部:右2(www.xing528.com)

《摹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局部:右6

《摹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局部:右8

发型也是妥妥的。这二位的发型,是当时最流行的“坠马髻”。这是一种把一部分头发偏垂在一边的不对称发型,偏垂的头发蓬松下垂,像是要坠落下来的样子,显得非常妩媚性感,故称“坠马髻”。

据《后汉书·梁冀传》记载,这种“坠马髻”是由梁冀的妻子孙寿发明的。而“坠马髻”这一时尚在唐朝的引领人,则是虢国夫人的妹妹杨贵妃。正是由于一代美女杨贵妃的推崇和示范,“坠马髻”成了唐朝贵族和上流社会妇女的发型。画中右4和右5的“坠马髻”垂向左边。

服装也妥妥的。右4下身穿着青灰色长裙,裙腰在腋下胸上,上身穿着浅红色宽松式窄袖衫,双肩处披着一条帔帛;右5下身穿着浅红色长裙,脚上露出了红色翘头履,上身搭配青灰色宽松式窄袖衫,双肩处也披着一条帔帛。关键是,上述服装,非常“薄、透、露”,胸部非常低,这才是类似虢国夫人这样的唐朝贵妇的风格嘛。

要知道,那个年代的贵妇,衣服包裹得太严实,出门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最后要看一看右4、右5所骑的马匹。两匹马的马颌下,都悬有红缨辔饰,叫作“踢胸”。不仅她俩的马有“踢胸”,右1、右7和右8的马也有“踢胸”。画家这样处理“踢胸”,至少是想告诉我们,这四匹马上的五个人,身份与其余四匹马上的四个人,不一样。

《摹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局部:右4和右5

《摹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局部:右1

画中,由于右4的视线望向右5,更加突出了右5的中心地位,所以很多论者认为,右5就是虢国夫人本尊,而右4则是她的姐姐韩国夫人。这个结论,可为一说。

最后来看看右1。右1是女扮男装,并无多少歧见。最令人费解的,就是她骑的马。

一是看马的体型。她的马最为肥硕,正是唐人最喜欢骑的“沛艾大马”;而且,她的马比右2侍女的马好像大了一号,显示两位骑者身份悬殊。

二是看马鬃。唐朝时,马鬃被剪成三瓣花形的马,被称为“三花马”,所以白居易赋诗“凤书裁五色,马鬣剪三花”;也有剪成五瓣花形的“五花马”,李白就是见过这种“五花马”,才写出了“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不管是“三花马”还是“五花马”,在当时都是宫廷御马的标志。或者说,是等级比较高的马匹的标志。画中另一匹“三花马”是由右7小丫头片子骑乘,全画只有这两匹马是“三花马”。这充分说明,右1和右7这位小丫头片子,身份特殊。

三是看马的鞍鞯。右1马的鞍鞯之精致,自不待言。特别是其鞍鞯垂至马腹以下的障泥,特别长。再对比右2、右9两位从者的马匹,障泥未及马腹,以便马匹灵活行动的情况,可见右1的身份显贵。

四是看马的红色“踢胸”。右1的马也是画中四匹佩戴红色“踢胸”的马之一。

右1骑在这样特殊装饰的大马之上,不仅仪表堂堂,而且神色傲慢,与其他从者神态截然不同,这显示其身份与众不同。

所以,虢国夫人本尊,最大的可能是右1,右5次之,右4再次之。

我个人作为外行,当然也是有偏好的。如果让我加上一个括号,我会这样加:《虢国夫人游春图》(右1是虢国夫人本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