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2019年玉米生产调研结果分析

2019年玉米生产调研结果分析

时间:2023-06-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最终确定有代表性的旗县5个,即松山区、敖汉旗、宁城县、翁牛特旗和喀喇沁旗,其中包括普通农户35户,玉米收购商5家,农资企业18家,在玉米生长关键期对其进行玉米生产情况跟踪调研。

2019年玉米生产调研结果分析

1.1.1 调研区域

2019年,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玉米研究所根据赤峰地区玉米播种面积、产量、生产水平及种植模式等因素,有针对性地筛选玉米种植区域。最终确定有代表性的旗县5个,即松山区、敖汉旗、宁城县、翁牛特旗和喀喇沁旗,其中包括普通农户35户,玉米收购商5家,农资企业18家,在玉米生长关键期对其进行玉米生产情况跟踪调研。调研面积共1482亩,平均产量为791.9公斤/亩。其中:常规种植面积1026亩,平均产量是780.5公斤/亩;覆膜种植面积456亩,平均产量是807.1公斤/亩。

1.1.2 种植品种

赤峰地区的生态类型趋于多样化,2019年赤峰市的玉米种子市场亦呈现多样化。因此调研农户种植的玉米品种很多,种植面积比较大的主要有:京科968、先玉335、先正达408、华农887、利禾1、利禾8、赤单218、秦龙9、玉龙9、吉农大401、丰田6、泽玉16等品种。有些品种由于产量不高、生育期较长、抗性差等原因,逐渐退出市场。

1.1.3 种植模式

玉米种植模式主要包括常规种植、覆膜种植两种。常规种植以垄作清种为主,种植面积最大,覆盖全市所有旗县区。覆膜种植可以有效地解决早春低温、干旱和保水保肥问题,得到很多农户的认可,但是由于地膜回收降解困难,目前正在研究推广使用可降解地膜及无膜滴灌种植模式。

表2-1 玉米种植方式统计表(www.xing528.com)

图2-1 不同玉米种植模式占总面积的比例图

1.1.4 生长发育情况

2019年生长季(4月15日—10月15日)降雨量316.6毫米,积温3277℃;近20年(1998—2017年)玉米生长季(4月15日—10月15日)降雨量为326.2毫米,积温3417.1℃。降雨与积温较常年分别少9.6毫米和140.1℃。生育前期雨水偏多,轻微徒长,株高与往年比普遍偏高;7月下旬至8月上旬玉米花期持续干旱,影响了正常的授粉结实,造成秋天的“花粒”和秃尖现象普遍。初霜期9月18日,早于常年5天,导致收获时玉米含水量偏高,百粒重偏低,产量受到一定影响。

1.1.5 玉米收获与产量

2019年玉米收获方式:35户农户中,收获方式为人工收获的有15户,占种植户的42.86%,占种植面积的9.72%;其余20户采用机械收获,占种植户的57.14%,占种植面积的90.28%,说明机械收获已经成为收获玉米的主要方式。

2019年玉米单产:调研农户的玉米平均产量是791.9公斤/亩,比上一年略低。最高产量在宁城县大双庙镇平原村,达954.1公斤/亩;最低产量在喀喇沁旗河北街道桥头湾子,为670.1公斤/亩。其中常规种植玉米平均产量是780.5公斤/亩,比上年增产2.4%;覆膜种植玉米平均产量是807.1公斤/亩,比上年减产1.02%。减产原因为7—8月的特殊天气,影响了花期授粉,导致秃尖,从而影响产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