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概念模型的建构探析

概念模型的建构探析

时间:2023-06-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3-14面向企业培训内容开发的任务分析概念模型小结面向企业培训内容开发的任务分析的概念模型,明确了企业培训内容开发中的任务分析各个要素的含义,并试图建立要素之间的关系。企业非常重视经验传授,常常将“组织经验”当成是培训内容的重要方面。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认识到组织经验提炼对提高培训质量的重要性。

概念模型的建构探析

本书把任务分析分为工作任务分析和学习任务分析两个阶段。其中工作任务分析包括岗位/职位分析、行为任务分析和认知任务分析三种分析。三者之前存在互相配合的关系:岗位/职位分析通过对职位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与综合得到岗位说明书;行为任务分析的典型输出是一系列的任务、子任务、输入、活动、输出、环境条件和行为标准;而认知任务分析可以捕捉可观察的任务行为之下的知识、思维过程和目标结构,来对行为任务分析进行扩展和补充。学习任务分析即获得“显性化的知识信息”的过程,包括对已有显性知识的汇总组合和对隐性知识的外部明示。显性知识的汇总组合形成学科主题形式的显性知识,而外部明示形成整合情境形式的学习内容。综合前面的内容,我们得到了面向企业培训内容开发的任务分析概念界定,如图3-13所示。

图3-13 面向企业培训内容开发的任务分析概念界定

在进一步界定完任务分析的概念后,本书还提出了工作任务包括技术操作类任务、认知思维类任务和人际沟通类任务三种。三类任务经过工作任务分析,得到初步的企业知识,其中以“怎么做任务”的知识为主。获得的企业知识经过学习任务分析,把其中隐性的知识显性化、显性知识进行汇总组合,最终形成培训内容。其中,“是什么”类型的知识、“为什么”类型的知识和部分“怎么做”和“谁知道”知识是显性知识,在学习任务分析时,需要通过汇总组合获得学科主题形式的学习内容;而部分“怎么做”知识和“谁知道”知识是隐性知识,在学习任务分析时,需要通过外部明示获得整合情境形式的学习内容,如图3-14所示。

图3-14中,任务分析分为工作任务分析和学习任务分析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搭建起了企业中的工作任务与培训内容之间的桥梁。我们通过工作任务分析获得了对任务的整体性理解,为学习任务分析打下基础,随后我们通过学习任务分析分析出完成某一任务所必需的学习成分,最后获得学科主题的显性知识和整合情境的隐性知识两类培训内容。该概念模型是面向企业培训内容开发的任务分析的基本思路框架,理清了工作任务到培训内容的逻辑关系,以及工作任务分析和学习任务分析的联系,为后续模型的操作化打下了基础。

图3-14 面向企业培训内容开发的任务分析概念模型

小结

面向企业培训内容开发的任务分析的概念模型,明确了企业培训内容开发中的任务分析各个要素的含义,并试图建立要素之间的关系。其中涉及的要素包括:企业培训内容、工作任务、工作任务分析、企业知识和学习任务分析等。(www.xing528.com)

教学内容是经过选择后的部分信息,是显性化的他人的知识。隐性知识不能直接作为教学内容存在,只有显性化的隐性知识才可能成为教学内容。

企业非常重视经验传授,常常将“组织经验”当成是培训内容的重要方面。组织经验大多是员工通过实践和经验总结获得的一些“绝招”和“窍门”,经验经过萃取后,可以通过培训迅速传播复制,省去员工个人摸索的过程,从而加速员工成长。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认识到组织经验提炼对提高培训质量的重要性。

企业培训内容包括显性知识和能够显性化的隐性知识。这里的显性知识在企业培训中以学科主题形式的学习内容为主,如是什么、为什么和部分如何做的知识。而需要进行显性化的隐性知识大多以经验的形式存在,是另一部分如何做的知识。

把经验作为学习内容,是企业培训与学校教育的重要区别。经验大多与特定的情境紧密相联,可以直截了当地教会员工做什么,如何做。经过显性化的经验最终在企业培训中以整合情境形式的学习内容体现。

根据岗位任务特点,本书把企业工作任务分为:技术操作类任务、认知思维类任务和人际沟通类任务三种。技术操作类任务,大多是基于规则的、重复性和程序性的;人际沟通类任务多是环境适应性的和人际适应性的;认知思维类任务常常需要解决抽象问题,具有思维灵活性。各个岗位的任务基本都包含了以上几类任务,一般是几种任务的组合。

工作任务分析包括岗位/职位分析、行为任务分析和认知任务分析。岗位/职位分析通过对职位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与综合得到岗位说明书;行为任务分析的典型输出是一系列的任务、子任务、输入、活动、输出、环境条件和行为标准;而认知任务分析可以捕捉可观察的任务行为之下的知识、思维过程和目标结构,来对行为任务分析进行扩展和补充。经过工作任务分析后,我们可以找到各任务对应的企业知识。

本书尝试建立了工作任务与企业知识的对应关系。本书采用的是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1996年提出的知识分类:“是什么”的知识,即描述事实方面的知识;“为什么”的知识,即探究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基本原理方面的知识;“如何做”的知识,即操作、实验、技能方面的知识;以及“谁知道”的知识,即谁知道什么事情、谁知道如何做某些事情,属于寻找信息和知识来源的知识。本书提出的三种工作任务是以企业知识为基础的。特别是企业任务是以“怎么做”为主,“是什么”“为什么”“谁知道”的知识构成了“怎么做”的支撑。

学习任务分析分析出完成某一任务所必需的学习成分,最重要的任务是确定教学内容,即获得“显性化的知识信息”的过程。不同的知识可能以不同的形态出现,如“是什么”和“为什么”的知识是已经成为系统学科的知识,是显性知识。“怎么做”和“谁知道”的知识则既可能是显性知识,也可能是隐性知识。

培训教学内容只能是显性化的知识,对于显性化的知识在构成培训内容时需要进行汇总组合,而隐性知识则需要通过外部明示来实现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学习任务分析包括对已有显性知识的汇总组合和对隐性知识的外部明示。显性知识的汇总组合形成学科主题形式的显性知识,而外部明示形成整合情境形式的学习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