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概念模型的建构:方法、目的与作用

概念模型的建构:方法、目的与作用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同学科建构概念模型的程序是不一样的,建立概念模型的作用和目的也存在差异。概念模型是对真实世界和问题空间的第一次抽象,它是一种借用形式化的方法,对问题的空间概念加以描述的技术,可将零散的非结构化的领域知识转化为系统的结构化的知识体系,形成可读性强的概念模型文档,为后续的建档和仿真奠定良好的基础。

概念模型的建构:方法、目的与作用

概念模型主要是通过图表或者叙述的方式来解释要研究的因素、构念(Constructs)、变量以及它们之间假定的关系,概念模型具有以下作用:①明确地呈现各个概念的维度和结构,使要研究的主要概念清晰、准确,同时也为后面的研究工具,比如问卷、量表的构建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②清晰地呈现研究所涉及的因素、构念、变量之间的假定关系,使整个研究在一定的逻辑框架内进行,从而带来澄清和焦点,并帮助我们更明确地看待研究假设/研究问题。③促进研究者进行有效地选择,帮助其在计划阶段凝聚思考焦点,划定思考的范围。④帮助研究者与读者进行有效地沟通,让读者对研究者所做的事能够一目了然[1]

不同学科建构概念模型的程序是不一样的,建立概念模型的作用和目的也存在差异。概念模型是对真实世界和问题空间的第一次抽象,它是一种借用形式化的方法,对问题的空间概念加以描述的技术,可将零散的非结构化的领域知识转化为系统的结构化的知识体系,形成可读性强的概念模型文档,为后续的建档和仿真奠定良好的基础。

社会学中,关系意味着社会资本,关系强弱象征着社会资本的多少,关系好坏也意味着机会的多少。好的关系代表有好的支持和资源。在心理学领域中,学者们认为人际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受到了心理因素的影响,一个人会对其他人或事物给他的刺激做出反应,这种反应可能是有利于自己的安全和发展的好的人际关系,可以消除人的焦虑感和紧张感。好的人际关系还可以给人带来自信、乐观、愉悦的心理感受,人会在良好的人际关系中有所发展,一个人与其他人的关系也会因此而发生变化,进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从组织行为学管理学的角度,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关系融洽,员工与老板之间的关系融洽,相互之间匹配度好,企业的生产效率、创新能力、知识转移和知识共享都会向好的方面发展。在一个企业或公司里,人际关系界限清晰,责任明确,相互之间的沟通流畅,会减少很多周折,在上层、中层和基层之间,没有太多的环节,企业和公司的领导层的意志很容易转化成公司的发展计划、发展规划和策略并得到很好的执行。在一个企业和公司里面,从运营的成本来讲,进行信息传达包括人力成本,信息沟通和传达的是成本,在激烈竞争的情况下,企业和公司内部的信息传达效率太低,势必导致一个公司和企业在处理市场带来的挑战,制定和实施应对策略方面显得力不从心。从公司治理结构来看,公司与员工之间,公司员工之间,公司员工和管理层之间,彼此关系和谐,公司处理问题和制定策略的效率必然提高,公司管理层很快能发现不利于本公司发展的各种矛盾和危机,制定好各种预案,可以达到力挽狂澜,将公司从危难之中挽救过来的效果。在政府机构里边更是这样,领导和下属的关系,领导与领导的关系,政府职员与职员之间的关系,如果充满了各种矛盾,彼此难以沟通,从横向纵向都容易形成障碍,会让机构的运转陷入僵局。教育学对于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老师和老师之间的关系,老师和学校管理层之间的关系,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到现在为止学校内部与社区之间的关系也显得越来越重要。这些关系的本质和核心都是人际关系,在人际关系比较好的情况下,教学效率会提高,科研效率也会相应地提高。在课堂上,老师和学生之间彼此能够接受、认可。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幅度提高,在课堂上的活动反应也会更加积极活跃,学生在课外也容易投入更多的时间来补充课堂上学习的不足,让自己在以后的课堂上表现更好,学习效率更高。当学生有比较好的反应,在课堂上反应敏捷、准确,积极地参与课堂上的各种活动,会给老师带来大量的正面情绪,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会产生愉悦的体验,会通过一种无声的交流,向学生传达一种积极的情绪。当关系处于最佳状态的时候,学生会最大程度的认识到老师的价值、教学的价值、师生之间交流的价值,在学生情绪高涨的情况下,可能放大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给自己带来的好处,发现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容易被忽视的好处。再一次地催生学生的热情,给老师的教学行为和教育管理行为以良好的回馈。西安交通大学梅红教授和宋晓平教授,合作研究了师生的交往风格和博士生的科研成果、科研质量之间的关系。发现师生之间的紧张状况,相互之间的亲近程度,对博士生的科研绩效有着预测作用。为什么会产生这种预测作用,也就是说,在博士生的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如何影响到博士生的科研绩效,他们还没有做进一步的研究也没给出合适的比较清晰的答案。在研究博士生导师和博士生之间的关系如何影响到博士生的科研绩效的时候,学者们所关注的是,博士生导师和博士生之间的关系,博士生导师和博士生之间的交往,博士生导师对博士生的指导及其相应的特征,如何影响到博士生的科研质量和科研效果。这是对因素和结果之间的研究。我们知道,博士生的科研绩效和科研成果,离不开博士生去学习调研、实验、分析并做出结论。

博士生取得科研结论,得出科研结果,还需要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博士生需要思考,需要认知,需要行动,在这一过程中,博士生会有自己的体验学习经历和科研经历,有的经验是成功的,有的经验是失败的。这些经验都会给博士生带来或多或少的影响,会影响博士生取得科研成果的时间、数量和层次。

博士生在进行科学研究的时候或者是论文写作的时候,会遇到一些促进因素,如良好的环境,及时的反馈系统,完善的基础设施,适宜的转移体系,丰富的资料,源源不断的经济支持,导师和其他同事之间形成的合力,给博士生所提供的一个完善的良好的硬件环境和人际环境,这些都可能成为博士生进行科研的促进因素或刺激性因素。

在开展科研活动的时候,还会遇见一些阻碍性因素,如信息渠道闭塞,与老师和同学交流的机会过少,没有较好的渠道获得国内外最新的有价值的资料,难于把握科研的方向和最新的进展,也不能学到最有效的最新的研究思想和研究方法,这会严重制约博士生科研过程中的研究策略,选择决定如何去选择研究方法限定自己的研究内容,从而得出更深层次的研究结论,形成较好的理论和影响,带来较好的实践效果。(www.xing528.com)

在高等教育研究领域当中,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学习科研越来越受到重视,理论和实践层面,都越来越重视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科研成就和科研质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越来越多的学者感受到,在关注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学习科研结果的同时,应该更加重视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学习过程。国内外对学习经历的调查,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例子,加州伯克利大学和世界一批名校,组织了对研究型大学的本科生学习投入的研究,其关注的焦点,还在于博士生的学习经历,也就是博士生的学习过程。对研究型大学的本科生学习经历的研究,其理论基础还在于院校因素,其作为培养本科生的综合性素质,形成本科生的能力和知识特征,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院校因素体系庞大,内容复杂层次多样,不同的本科生在学校里所感受到的、所观察到的因素也不一样,因而院校因素对不同的本科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进而众多本科生会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经历和学习过程,通过这样一个过程的影响,本科生从入校到离校,才会发生或高或低或大或小的变化。国外也在进行类似的研究,把对本科生的学习经历,推广到了研究生甚至博士生的学习经历、科研经历的调查,努力发现影响这些经历或形成这些学习经历和科研经历的主要因素,形成了大批的理论成果。新西兰赫尔辛基大学的科研团队对本校的留学生进行了类似的研究,发现了博士生的独特的学习经历,探索了改变博士生的学习生活、科研生活和提高博士生的科研质量的路径。这些研究成果表明,我们的研究视线,可以进行一些调整或者是转移,我们应该把我们研究的重点,从博士生研究成果的质量研究水平的高低,转向博士生在开展科研活动,主持科研项目这一过程中的经历和感受,分析这一过程的经历和感受的形成因素与形成条件,然后再来思考,博士生的科研经历、学习经历,参与科研活动和主持科研活动的状态,对博士生的科研成果的质量有怎么样的影响,这是我们在进行博士生教育研究的过程中,可以吸收和采纳的一种方式和策略。

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以下概念模型:

图4-1 导学关系-博士生科研投入概念模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