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马铃薯起源之争:单一发源地还是多地区起源?

马铃薯起源之争:单一发源地还是多地区起源?

时间:2023-06-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虽然南美洲基本被确定为马铃薯原产地,但学术界对于源头是单一还是多个长期存在着争论,持有单一马铃薯起源地的学者认为马铃薯主要起源于秘鲁南部。美国的植物分类学家David Spooner通过收集马铃薯野生和栽培种并进行研究,他通过采用DNA标记法分析了261个野生马铃薯品种和98个栽培马铃薯品种,否认了原先广泛认可的“多地区起源说”,认为马铃薯为单一发源地——位于秘鲁南部。

马铃薯起源之争:单一发源地还是多地区起源?

人类栽培马铃薯的时间已很久远,但它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仅仅只有400年左右的历史。通常认为马铃薯原产地为南美洲,它既是粮食,又是蔬菜,也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在世界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1536年,西班牙探险队员在哥伦比亚的苏洛科达村最先发现了马铃薯的踪迹,按照卡斯特朗诺在《格兰那达新王国史》中的记录:“这种块茎有很多用途,印第安人把生薯切片敷在断骨上疗伤,擦额头治疗头痛,外出时随身携带预防风湿病,或者和其他食物一起吃,预防消化不良。印第安人还把马铃薯作为互赠的礼品”,从中可以推断出印第安人在西班牙人到来之前已经有种植并食用马铃薯的习惯。西班牙探险队员很快发现了这种植物在当地的重要地位,还发现它可以补充身体的能量,于是就把马铃薯从南美洲带回欧洲,此后不久,马铃薯便传入美国,经过种植与推广后,逐渐传到亚洲、非洲和澳大利亚等地。

近代考古学家在南美洲沿安第斯山麓的古墓里,发掘出远古印第安人贮藏的一种干制马铃薯,称为“朱糯”或“土达”,呈黑色或白色,C14测定距今约3 100年,南美洲偏僻山区的印第安人今天仍然沿用这种薯干的制备方法。考古学家在靠近秘鲁利马的奇卡盆地发掘出了部分马铃薯残枝和块茎,通过采用C14的方法进行测定,确定挖掘出的马铃薯距今约8 000年。考古学家在秘鲁北部太平洋沿岸发掘出的陶器上也发现了马铃薯图案的绘画,这些陶器象征性地镶嵌着马铃薯的块茎或芽眼,有些陶制器皿上还把马铃薯绘制成人形,以次生根象征人的四肢,芽眼象征着嘴巴,马铃薯长出的幼芽象征着牙齿,芽眼周围的突起象征着嘴唇。考古学家在秘鲁中部山区发掘出一具专供祭祀用的陶缸,高约2.44 m,其上镶嵌着马铃薯图案,从陶器艺术风格推断出应属于穆卡、智姆和印加时期文化艺术,佐证马铃薯在南美洲栽培的时期,至少可以追溯到距今4 000~4 800年。

虽然南美洲基本被确定为马铃薯原产地,但学术界对于源头是单一还是多个长期存在着争论,持有单一马铃薯起源地的学者认为马铃薯主要起源于秘鲁南部。美国的植物分类学家David Spooner通过收集马铃薯野生和栽培种并进行研究,他通过采用DNA标记法分析了261个野生马铃薯品种和98个栽培马铃薯品种,否认了原先广泛认可的“多地区起源说”,认为马铃薯为单一发源地——位于秘鲁南部。David Spooner认为部分科学家之所以认为马铃薯有多个起源,可能是因为较早种植马铃薯的地域比较广阔,也可能因为有多个野生植物品种形态上与马铃薯较接近,但基因证据清楚地指明了种植马铃薯的单一起源。

而持有马铃薯多源头起源地的学者认为马铃薯有两个起源中心:一个是马铃薯栽培种,以秘鲁和玻利维亚交接处的Titicaca湖(the Lake Titicaca)盆地为中心地区,从秘鲁经玻利维亚到阿根廷西北部的安第斯山(Andes)高地,包括南美洲的哥伦比亚、秘鲁、玻利维亚的安第斯山区及乌拉圭等地;另一个是野生多倍体种起源中心,在中美洲及墨西哥中部,主要分布着不同倍性的野生种,即2n=24,2n=36,2n=48,2n=60和2n=72等种,但数量较少。(www.xing528.com)

在马铃薯的原产地南美洲生长着许多马铃薯种,目前已定名的栽培种有20余个,野生种约150个,绝大部分分布在南美洲,但在墨西哥及美国西南部也有发现,在南纬40°以南的地方也有野生种生存。到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们仍在继续发现新的野生种,因而对马铃薯种的数量还不能做定论。苏联的科学家们,从1925年开始,以布卡索夫(G.M.Byxacob)为首的植物考察团,到南美洲和中美洲的大部分地区对马铃薯栽培种和野生种进行了考察,指出马铃薯栽培种在南美洲分布极广,从南纬以北到赤道以南,从海平面到高达4 000m以上的安第斯山都有分布,马铃薯的栽培种和野生种在南美洲有两个分布中心:一个是智利的南部,主要是智罗岛和它附近的地区;另一个是秘鲁—玻利维亚高原。这两个中心,马铃薯的类型非常丰富。但在这些丰富的类型中,只有两个种与近代的栽培种类似:一个是智利种即普通栽培种(Solatium tubersum),分布于智利南部;一个是秘鲁-玻利维亚种(S.andigena),分布于秘鲁-玻利维亚高原。这两个种在原产地栽培生长发育的情况都很正常,智利种在植物形态上比较进化,并要求较长的日照。当把这两个种引至欧洲北部栽培时,智利种能正常生育,而智利-玻利维亚种就不能得到正常的生育,需将每天日照时数缩短到12 h或以下,才能正常发育。布卡索夫根据这一观察结果认为,欧洲栽培的马铃薯是属于智利种系统,因而推断智利是欧洲马铃薯栽培种的原产地。

南美洲印第安人一般将马铃薯称为巴巴,除了这个通用的名称外还有许多其他名称,如在秘鲁称为伊巴里或阿萨,在哥伦比亚称为约札或龙尼,在玻利维亚称为肖克或安卡,在智利北部称为波尼,在厄瓜多尔称为替鲁成普洛。这些名称表明马铃薯的进化是在安第斯山区的印第安人部落进行驯化的。

通过许多科学工作者的大量调查研究可以断定,马铃薯的原产地是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山区,包括智利北部、秘鲁、玻利维亚、厄瓜多尔、哥伦比亚等地。但野生种的分布范围,则超出南美洲,在墨西哥及英国西南部都有分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