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合理化配送策略的重要性与挑战

合理化配送策略的重要性与挑战

时间:2023-06-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价格制定过低,使配送企业处于无利可图或亏损状态下运行,会损伤销售者,也是不合理的。这是在开展配送时尤其需要注意克服的不合理现象。对于配送企业而言,在投入确定的情况下,企业利润反映了配送的合理化程度。对于用户企业而言,在保证供应水平或提高供应水平前提下,供应成本的降低,反映了配送的合理化程度。

合理化配送策略的重要性与挑战

6.5.1 不合理配送的表现形式

一、资源筹措的不合理

配送是利用较大批量筹措资源,通过筹措资源的规模效益来降低资源筹措成本,使配送资源筹措成本低于用户自己筹措资源成本,从而取得优势。如果不是集中多个用户需要进行批量筹措资源,而仅仅是为单一用户代购代筹,对用户来讲,就不仅不能降低资源筹措费,相反却要多支付一笔配送企业的代筹代办费,因而是不合理的。资源筹措不合理还有其他表现形式,如配送量计划不准、资源筹措过多或过少、在资源筹措时不考虑建立与资源供应者之间长期稳定购供需关系等。

二、库存决策不合理

配送应充分利用集中库存总量,使之低于各用户分散库存总量,从而大大节约社会财富。同时降低用户实际平均分摊库存负担。因此,配送企业必须依靠科学管理来实现一个低总量的库存,否则就会出现单纯库存转移,而未解决库存的不合理问题。配送企业库存决策不合理还表现在储存量不足,不能保证随机需求,易失去应有的市场。

三、价格不合理

总的来讲,配送的价格应低于不实行配送时用户自己进货时产品的购买价格加上自己提货、运输、进货成本之和,这样才会使用户有利可图。有时候,由于配送有较高服务水平,价格稍高,用户也可接受,但这不能是普遍原则。如果配送价格普遍高于客户自己进货价格,损伤了用户利益,就是一种不合理的表现。价格制定过低,使配送企业处于无利可图或亏损状态下运行,会损伤销售者,也是不合理的。

四、配送与直达的决策不合理

一般的配送总是增加环节,但是这个环节的增加,可降低用户平均库存水平,因此不但抵消了增加环节的支出,而且能取得剩余效益。但是如果用户使用批量大,可以直接通过社会物流系统均衡批量进货,较之通过配送中转送货则可能更节约费用,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不直接进货而通过配送,就属于不合理范畴

五、送货中不合理运输

配送与用户自提比较,尤其对多个小用户来讲,可以集中配装一车送几家,这比一家一户自提大大节省运力和运费。如果不能利用这一优势,仍然是一户一送,而车辆达不到满载,就属于不合理运输。

六、经营观念的不合理

在配送实施中,有许多是经营观念不合理,导致配送优势无从发挥,损坏了配送的形象。这是在开展配送时尤其需要注意克服的不合理现象。例如,配送企业利用配送手段,向用户转嫁资金、库存困难;在库存过大时,强迫用户接货,以缓解自己库存压力;在资金紧张时,长期占用用户资金;在资源紧张时,将用户委托资源挪作他用获利等。

6.5.2 配送合理化的标志

一、库存标志

库存是判断配送合理与否的重要标志。具体指标有以下两方面。

1.库存总量

库存总量在一个配送系统中从分散于各个用户转移给配送中心,配送中心库存数量加上各用户在实行库存配送后库存总量之和应低于实行配送前各用户库存量之和。

此外,从各个用户角度判断,各用户在实行配送前后的库存量比较,也是判断合理与否的标准,某个用户上升而总量下降,也属于一种合理现象。

库存总量是一个动态的量,上述比较应当是在一定经营量前提下。在用户生产有发展之后,库存总量的上升则反映了经营的发展,必须剔除这一因素,才能对总量是否下降作出正确的判断。

2.库存周转

由于配送企业的调剂作用,以低库存保持高的供应能力,库存周转一般总是快于原来各企业的库存周转。此外,从各个用户角度进行判断,各用户在实行配送前后的库存周转比较,也是判断合理与否的标志。为取得共同比较基准,以上库存标志,都以库存储备资金计算,而不以实际物资数量计算。

二、资金标志

总的来讲,实行配送应有利于资金占用的降低及资金运用的科学化,具体判断标志有三个。

1.资金总量

这是指用于资源筹措所占用流动资金总量,随储备总量的下降及供应方式的改变必然有一个较大的降低。

2.资金周转

从资金运用来讲,由于整个节奏加快,资金充分发生作用,同样数量的资金,过去需要较长时期才能满足一定供应要求,配送之后,在较短时期内就能达此目的。所以资金周转是否加快,是衡量配送合理与否的标志之一。

3.资金投向的改变

资金分散投入还是集中投入,是资金调控能力的重要反映。实行配送后,资金必然应当从分散投入改为集中投入,以增加调控作用。

三、成本和效益标志

总效益、宏观效益、微观效益、资源筹措成本都是判断配送合理化的重要标志。对于不同的配送方式,可以有不同的判断侧重点。例如,配送企业、用户都是各自独立的以利润为中心的企业,则不但要看配送的总效益,而且还要看对社会的宏观效益及两个企业的微观效益,不顾及任何一方,都必然出现不合理。又例如,如果配送是由用户集团自己组织的,配送主要强调保证能力和服务性,那么,效益主要从总效益、宏观效益和用户集团企业的微观效益来判断,不必过多顾及配送企业的微观效益。

由于总效益及宏观效益难以计量,在实际判断时,常以是否按国家政策进行经营,是否完成国家税收及配送企业和用户的微观效益来判断。

对于配送企业而言,在投入确定的情况下,企业利润反映了配送的合理化程度。对于用户企业而言,在保证供应水平或提高供应水平前提下,供应成本的降低,反映了配送的合理化程度。

成本和效益对合理化的衡量,还可以具体到储存、运输等具体配送环节,使判断更为精细。

四、供应保证标志

实行配送,各用户的最大担心就是害怕供应保证程度降低,这是个心态问题,也是承担风险的实际问题。这就从客观上要求配送必须提高而不是降低对用户的供应保证能力,这样才算实现了合理。供应保证能力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判断。(www.xing528.com)

1.缺货次数

实行配送后,对各用户来讲,该到而未到的货以致影响用户生产及经营的次数必须下降才算合理。

2.配送企业集中库存

对每一个用户来讲,配送企业集中库存量所形成的保证供应能力高于配送前单个用户保证程度,从供应保证来看才算合理。

3.即时配送的能力及速度

这是用户出现特殊情况时的特殊供应保证方式,这一能力必须高于未实行配送前用户的紧急进货能力及速度才算合理。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配送企业的供应保障能力,是一个科学的合理的概念,而不是一个无限的概念。具体来讲,如果供应保障能力过高,超过了实际的需要,属于不合理。所以追求供应保障能力的合理化也是有限度的。

五、社会运力节约标志

末端运输是目前运能、运力使用不合理,浪费较大的领域,因而人们寄希望于配送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也成了配送合理化的重要标志。运力使用的合理化是依靠送货运力的规划和整个配送系统的合理流程及社会运输系统合理衔接而实现的。送货运力的规划是任何配送中心都需要花力气解决的问题,而其他问题有赖于配送及物流系统的合理化,判断起来比较复杂。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判断:

(1)社会车辆总数减少,而承运量增加为合理;

(2)社会车辆空驶减少为合理;

(3)一家一户自提自运减少,社会化运输增加为合理。

六、物流合理化标志

配送必须有利于物流合理,这可以从以下七个方面判断:

(1)是否降低了物流费用;

(2)是否减少了物流损失;

(3)是否加快了物流速度;

(4)是否发挥了各种物流方式的最优效果;

(5)是否有效衔接了干线运输和末端运输;

(6)是否不增加实际的物流中转次数;

(7)是否采用了先进的技术手段。

物流合理化的问题是配送要解决的大问题,也是衡量配送本身的重要标志。

6.5.3 配送合理化的措施

一、推行一定综合程度的专业化配送

通过采用专业设备、设施及操作程序,取得较好的配送效果并降低配送过分综合化的复杂程度及难度,从而追求配送合理化。

二、推行加工配送

通过加工和配送结合,充分利用本来应有的这次中转,而不增加新的中转,求得配送合理化。同时,加工借助于配送,加工目的更明确。和用户联系更紧密,更避免了盲目性。这两者有机结合,投入不增加太多却可追求两个优势、两个效益,这是配送合理化的重要经验。

三、推行共同配送

通过共同配送,可以以最近的路程、最低的配送成本完成配送,从而追求合理化。

四、实行送取结合

配送企业与用户建立稳定、密切的协作关系。配送企业不仅完成了用户的供应代理人,而且成为用户储存据点,甚至成为产品代销人。在配送时,将用户所需的物资送到,再将该用户生产的用品用同一车运回,这种产品也成了配送中心的配送产品之一,或者作为代存代储,免去了生产企业的库存包袱。这种送取结合,充分利用运力,也使配送企业功能有更大的发挥,从而追求合理化。

五、推行准时配送系统

准时配送是配送合理化的重要内容,配送做到了准时,用户才可以放心地实施低库存或零库存,才可以有效地安排接货的人力、物力,以追求最高效率的工作。此外,保证供应能力,也取决于准时供应,从国外的经验看,准时供应配送系统是现在许多配送企业追求配送合理化的重要手段。

六、推行即时配送

即时配送是最终解决用户企业担心断供之忧、大幅度提高供应保证能力的重要手段。即时配送是配送企业快速反应能力的具体化,是配送企业能力的体现。即时配送成本较高,但它是整个配送合理化的重要保证手段。此外,用户实行零库存,即时配送也是重要保证手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