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野牛型到雁群型:领导模式的转变

从野牛型到雁群型:领导模式的转变

时间:2023-06-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事实上,许多CEO在公司里一直扮演着野牛首领的角色。因此,“野牛首领”式的领导方式对组织的良性运作显然是极为不利的。当飞行任务需要作出转变时,雁群们就会调整整个阵型结构,以适应飞行过程中面临的新情况。将这两种领导模式作一下简单地对比,我们就能够清晰地看出,“野牛型”领导模式是组织取得成功的最大障碍。

从野牛型到雁群型:领导模式的转变

长久以来,我们一直对传统的领导模式推崇备至,按部就班地遵循着“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以及控制”的原理展开管理工作,领导者都希望每个员工对自己绝对忠诚,就像一群野牛绝对臣服于它们的首领一样,无论首领让它们怎么做,或者让它们去哪里,它们都要乖乖地服从命令。事实上,许多CEO在公司里一直扮演着野牛首领的角色。

大多数领导者都希望员工按照自己的决策部署来执行命令,而且要对自己忠心耿耿,全心全意地为组织服务。然而,仅凭领导者个人的意志是不可能完全操纵组织的运作和发展的,因为野牛群只会对它们唯一的首领效忠:它们围在首领身边,听候首领的调遣,首领一旦消失,它们就会像无头苍蝇一样不知所措,直到下一位首领的出现。由此就不难想象野牛群之所以迅速灭绝的原因了——牛群首领一旦被擒住或猎杀,那些原地待命的野牛群也终究难逃被屠宰的厄运。

因此,“野牛首领”式的领导方式对组织的良性运作显然是极为不利的。在这样的组织环境中,员工只会在领导者的决策下亦步亦趋,而对于其他的事情则不闻不问,只有当领导者作出下一步指示时,他们才会采取行动。然而,作为组织领导者,你不可能做到事必躬亲,更不可能对各种变局作出及时、迅速的应对策略。在这样的情况下,领导者一旦指挥不当,或者不及时,就有可能在市场竞争中一败涂地,再无重新站起来的机会。

关于创新和变革的想法和措施,谁都可以侃侃而谈。但关键的问题是,怎样才能让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所有的领导者都不可避免地面临着领导能力的挑战,随着商业环境的急遽变化,一些传统的管理方法早已不再适应现代管理的实践,因此,一位卓越的领导者应该寻求一种崭新的领导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适应未来环境和市场的变化。

一个组织要想保持旺盛的战斗力和强大的凝聚力,卓越的领导者自然是不可或缺的。但是,组织更需要有一群既对工作负责,又能相互一开的员工。就像天空中飞翔的雁群一样,它们以V字形编队飞行,并随时变换阵型,轮流掌握着领航权。不管雁群飞往哪个方向,每一只大雁都能独当一面,负责行动中的某一个部分。

它们根据情势的变化而随时调整自己的位置,它们在飞行中既是领导者,也是跟随者。当飞行任务需要作出转变时,雁群们就会调整整个阵型结构,以适应飞行过程中面临的新情况。据生物学家研究表明,这种密切协作、配合默契的飞行阵势,既保证了雁群以最快的速度飞行,而且也是一种最省力的飞行方式。

将这两种领导模式作一下简单地对比,我们就能够清晰地看出,“野牛型”领导模式是组织取得成功的最大障碍。领导者必须放弃这种传统的领导模式,摆脱以往那种高高在上的权威形象,做一个焕然一新的领导者,让组织的每位员工都能够胜任领导者的角色,即领导者应该从“野牛型”领导向“雁群型”领导转变,在组织内部建立起一种崭新的领导模式,而在“雁群型”领导模式中必须要体现出以下几个原则:

1)学会授权。领导者授权,能够有效地为下属和员工清除工作中的各种障碍,以便让他们尽全力发挥自己的才能,通过自己的力量获得工作的成就感和自豪感。自主管理是对组织基层的充分授权,领导者要给下属和员工提供一个自由的工作环境,让他们自由地思考和表达,鼓励下属和员工大胆地尝试。

但是,充分授权并不意味着要忽视你的下属和员工,让他们放任自流,而是充分管理的结果。作为组织领导者,当你在对下属和员工说“放手去干吧”时,你就必须给他们提供出完善的支持(比如指导、资源、信息等),以便让他们做出最正确的决定,这才是真正的授权,否则组织就会陷入一种无序状态。

2)注重对员工的培养和指导。领导者应该懂得,员工绝不是一台毫无生命的机器,员工的工作技能和素质对组织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巨大的作用。因此,作为组织领导者,你必须要注重对员工的培养和指导。对于员工来说,手把手地现场指导,是纠正他们错误、提高他们技能的有效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在对员工进行培养和指导时,领导者应避免“家长式”的训斥指导,而是要注重场合、技巧和细节,善于保护员工的热情,通过适当地激励来提升员工的业务素质和能力,充分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地释放他们的工作潜能。

3)致力于构建合作发展型的组织文化。如何让组织保持健康而高效地运转呢?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给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

领导者矢志不渝地立足于市场机会导向,时刻关注组织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根据对市场的判断来调整战略方向,确保组织始终保持领先水平。当然,这些领导者也关注组织内部,但相对于外部市场环境而言,组织内部不是他们关注的重点。因为组织中的每一位成员都得到了充分而合理的安排,他们有条不紊地完成着各自的工作,并与领导层保持密切的交流和沟通。(www.xing528.com)

无论是领导者,还是员工,他们都善于自我管理,双方能够建立起良好的合作机制,从而充分地发挥着各自的优势。这样,在这个组织内,就构建出了一种合作发展型的组织文化。在这样一种文化氛围之下,领导者可以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于市场调研和产品创新,从而保证组织能够始终保持螺旋式上升的发展态势。

[1]约翰·麦克斯韦尔,美国著名领导力和人际关系学大师,著有《领导力21法则》。

[2]安德鲁·里奇尔曼,伦敦商学院院长、著名管理学家。

[3]《Business Stretegy Review》,中译名为《商业战略评论》,伦敦商学院刊物。

[4]理查德·布兰森(Richard Branson),英国维珍(Virgin)品牌的创始人,《泰晤士报》2007年估计其个人财富超过30亿英镑。

[5]杰伊·康格,伦敦商学院组织行为学教授。

[6]詹姆斯·库泽斯,美国圣克拉拉大学列维商学院教授。

[7]罗布·戈菲,伦敦商学院行为组织学教授。

[8]加雷恩·琼斯,法国枫丹白露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访问教授,伦敦商学院管理发展中心研究员

[9]斯瑞库马·拉奥,任教于哥伦比亚商学院、伦敦商学院、西北大学凯洛格管理学院等知名商学院,为谷歌、微软、IBM、美国银行通用电气等多家世界知名公司做过咨询和培训。

[10]吉姆·柯林斯,美国著名管理专家及畅销书作家,影响中国管理十五人之一。曾获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杰出教学奖,先后任职于麦肯锡公司和惠普公司。

[11]摘自吉姆·柯林斯的管理畅销书《基业长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