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凤鸣桥:古朴典雅的明代塔寺桥

凤鸣桥:古朴典雅的明代塔寺桥

时间:2023-06-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塔寺桥位于凤翔县城东关外之塔寺河上。塔寺桥始建于明代洪武初年,为黄土夯筑而成,且取“凤鸣岐山”之意,命为“凤鸣桥”。塔寺桥建筑风格既有北方之雅,又有南方之秀。桥基主轴由互相对称的四个桥墩支撑,两头最大的桥墩构成塔寺桥的两翼,南北两岸河堤约百米长均为石条砌成,十分坚固。重建的塔寺桥,长约39米,高约7米,宽8米。如今,塔寺桥桥面加高,用沥青铺成路面。

凤鸣桥:古朴典雅的明代塔寺桥

塔寺桥位于凤翔县城东关外之塔寺河上。塔寺桥始建于明代洪武初年,为黄土夯筑而成,且取“凤鸣岐山”之意,命为“凤鸣桥”。清顺治三年(1646),知府王钻圣、义士周承尧、贾文等募金于民,改建为石桥,有取募捐建桥之意更名为“博济桥”。道光二十年(1840),因桥倾塌重修,以桥在塔寺河上,取名“塔寺桥”。塔寺桥建筑风格既有北方之雅,又有南方之秀。桥基主轴由互相对称的四个桥墩支撑,两头最大的桥墩构成塔寺桥的两翼,南北两岸河堤约百米长均为石条砌成,十分坚固。桥面分三轨行驶。中轨宽约4米,为高出左右两轨约23厘米的石台,是人行道。左右两轨稍低,各宽2米,为车行道。这种中道行人、两侧行车的桥面设计,在陕西古代石拱桥建筑中实属罕见。

重建的塔寺桥,长约39米,高约7米,宽8米。桥面中高边低,状若弓弦。桥分3孔,中孔高7米,跨径7米;边孔各高6米,跨径5米。整个桥身,皆用长2米、宽厚各0.4米的条石砌成。为防洪水冲击桥墩及堤岸,桥柱迎水面砌有高约1.5米的箭头状分洪石台,两岸数十米内各以条石砌护。

建筑艺术上,颇有古朴典雅的民族风格。桥面两侧,有石栏杆48根,柱顶雕刻有“猴子抱桃”“狮子喜球”“水牛卧波”“玉兔探月”“金凤展翅”等形态各异的禽兽图案。各柱下面,相互用雕刻有几何图案的长方形石条连镶。桥洞门额,南边雕有“远岸垂虹”“长堤饮马”,北边为“千秋石柱”“万古金梁”,桥东西两端,竖碑四通,东曰“通津”“利济”,西曰“正直”“平荡”,共八个大字。(www.xing528.com)

如今,塔寺桥桥面加高,用沥青铺成路面。昔日的三轨桥面和有精雕细刻的石栏,已为沥青路面钢筋混凝土栏杆所代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