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清洁工作的注意事项

清洁工作的注意事项

时间:2023-06-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4.4.3 清洁的对象不能只考虑现场的材料和设备方面工作环境不仅要整齐,而且要符合卫生要求,防止职业病的发生,保证员工身心健康。

清洁工作的注意事项

2.4.4.1 加强宣传以保持全员3S意识

清洁既然是以3S为基础,所以做一些宣传工作,以维持员工的3S意识是首要的工作。可以通过教育培训、观摩3S实施中优秀的标杆单位、举办一些活动发布3S成果相互交流经验,利用内刊、5S简报、宣传画(见图2-2)、标语等形式来加强员工的意识。这样可以使员工提升清洁的标准,养成“看不惯脏污”的良好清洁素养。

2.4.4.2 切忌将清洁理解为卫生问题,用于应付评比检查

978-7-111-45818-0-Part01-11.jpg

图2-2 5S宣传画

国内许多企业管理者将整洁、清爽认为仅仅是卫生问题,与生产关系不大。持这种观点之后,做起清洁来自然会把它摆在与生产不相干的次要地位。或者当有上级领导来检查工作时临时做一次全面的大扫除,做给别人看。而日本企业管理者认为5S是现场管理的基石,5S做不好的企业不可能成为优秀的企业,因此它们将坚持5S管理作为重要的经营原则。

2.4.4.3 清洁的对象不能只考虑现场的材料和设备方面

工作环境不仅要整齐,而且要符合卫生要求,防止职业病的发生,保证员工身心健康。

不仅要考虑现场的材料和设备的清洁,而且要考虑整个工作环境的清洁,清除粉尘、噪声、有害气体,保持空气新鲜。

保持形体整洁,员工统一着装,不仅可以展现公司的良好形象,而且能够培养员工的集体观念和团队精神。

保持精神“清洁”,员工遵守职业道德语言“清洁”,礼貌待人,不仅可以体现个人涵养,而且能够展示企业文化。(www.xing528.com)

2.4.4.4 职责要划分明确

厂区里所有的区域或设备都要有明确的整理、整顿、清扫的责任者,没有无责任者的区域或设备。区域或设备的使用者要负责该区域的整理、整顿、清扫等工作。在明确职责的同时还要建立与之对应的监督检查制度,以确认整理、整顿、清扫工作的保持是否按要求实施。监督检查措施是否有效,对整理、整顿、清扫工作保持高水准非常重要。

2.4.4.5 重视标准化工

对整理、整顿、清扫工作,如果不进行标准化,员工就只能按自己的理解去做,实施的深度就会很有限,就只能进行诸如扫扫地、擦擦灰、摆放整齐一点之类的事情。要彻底地进行整理、整顿、清扫工作,就必须重视作业的标准化工作,以维持前3S工作的成果和标准,避免由于作业方法不正确导致的实施水准不高、工作效率过低等问题和可能引起的对设备和人身造成伤害的安全事故。

2.4.4.6 注重对新员工的教育

对新员工的教育非常重要,有些新员工上班前一周全天都在进行5S管理的工作,虽然非常辛苦,但却有效地传递了本企业十分重视5S管理的理念,以及必须接受的心理准备。不能对新员工及时灌输5S管理理念,5S管理就容易受新员工“坏习惯”的影响,久而久之又回到了启动前的状况。

2.4.4.7 检查必须长期坚持,通过反复检查来固化提升5S

5S如果只是短期检查,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短期检查完毕之后,很快又会恢复原状。一旦恢复原状,就需要重新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从头开始。因此,如果希望现场能够长期保持良好状态,就需要每个月定期检查5S的固化程度,“在出现倒退苗头的时候及时控制”,这是非常重要的。不能总是以忙碌为借口而一拖再拖,必须扎扎实实地把5S活动持续下去。必须认识到整理的必要性、整顿的关键性以及清扫的重要性。要慢慢地养成习惯,每个月都要定期进行检查,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下去,直到整理、整顿、清扫固化成为全体员工的工作习惯为止。

检查越深入,状态就越好。如果能够坚持每个月在各个现场进行检查,那么,我们会惊奇地发现,我们需要关注的细微之处越来越多,可以改善的点越来越多。比如说,之前从来没有被人注意到的新问题,之前从没有被人发现的死角。像这样发现越来越多细微之处,实际上是好现象。因为这意味着显而易见的问题几乎都已被解决了,之前3S的实施水平还可以再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