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贸易效益分析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贸易效益分析

时间:2023-06-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东盟自贸区早期收获计划对贸易的促进作用明显。2004年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早期收获计划实施的第一年,贸易增长迅速,中国与东盟贸易总额首次超过千亿美元,达到1 058.67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35.29%。[1]中国和东盟的双边贸易增长迅速。从2004年至2015年,中国—东盟贸易的发展来看,除了2009年和2015年,中国—东盟双边贸易均呈现较快的发展势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转移效应整体而言并不显著。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贸易效益分析

中国—东盟自贸区早期收获计划对贸易的促进作用明显。2004年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早期收获计划实施的第一年,贸易增长迅速,中国与东盟贸易总额首次超过千亿美元,达到1 058.67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35.29%。其中,中国从东盟的进口额为629.67亿美元,增长33.1%,出口额为428.99亿美元,增长38.7%。早期收获计划主要惠及的产品是《海关税则》第一章到第八章的产品,2004年,中国对东盟这八章产品的进出口额达到16.74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32.7%。其中,中国从东盟进口为79.87亿美元,增长40.74%,对东盟出口为8.75亿美元,增长32.7%。

从早期收获的不同产品分类来看,获益较大、进出口增长较快的主要产品有蔬菜(第7章)、水果(第8章)、水产品(第9章)。2004年,中国与东盟蔬菜贸易总额达到6.93亿美元,同比增长54.9%,其中,进口3.44亿美元,增长77.8%,出口3.44亿美元,增长27.6%。蔬菜进出口增速高于全部早期收获产品的平均水平,是从早期收获计划中获益最大的产品。中国自东盟蔬菜进口的特点是“品种少数量大”,进口最主要的大宗蔬菜为木薯干,达到3.4亿美元,增长76.6%。中国对东盟出口的蔬菜主要有大蒜香菇马铃薯胡萝卜等。中国与东盟水果贸易总额达到5.9亿美元,同比增长22.4%,其中,进口额为3.4亿美元,增长22%,出口额为2.88亿美元,增长22.9%,明显高于2003年的增长速度。中国从东盟进口的水果主要为龙眼、榴莲和山竹,对东盟出口的水果主要为苹果、梨和柑橘。2004年,中国与东盟的水产品贸易额达到2.9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41%。其中,进口1.3亿美元,增长41.3%;出口1.61亿美元,增长40.9%。进出口增速也高于全部早期收获产品的平均增长率。中国自东盟进口的水产品主要为冻鱼和冻虾等,对东盟出口的水产品主要为冻虾。[1]

中国和东盟的双边贸易增长迅速。中国和东盟的双边贸易额在2004年首次超过千亿美元,2007年超过2 000亿美元。2015年,中国对东盟贸易额达到4 682.94亿美元,比1995年增长了20多倍。中国和东盟的贸易在中国贸易总额中所占比例不断提高,从1995年的7.25%提高到2015年的11.82%。东盟和中国的贸易在东盟贸易总额中的比例也不断上升,从1995年的2.88%提高到2015年的15.75%。从2004年至2015年,中国—东盟贸易的发展来看,除了2009年和2015年,中国—东盟双边贸易均呈现较快的发展势头。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中国和东盟双边贸易尽管出现负增长,但在全球贸易大幅萎缩的情况下,中国和东盟双边贸易在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例仍然有所提高。同样,中国—东盟2015年的双边贸易也出现负增长,但由于全球贸易持续低迷,双边贸易额所占的比例也有所提高(具体参见表6-1)。

表6-1 中国、东盟贸易额及占比变化

(续表)

注:贸易额指货物进出口总额;占比(1)指中国对东盟贸易额占中国贸易总额的比例,占比(2)指东盟对中国贸易额占东盟贸易总额的比例。
数据来源:Uncomtrade数据库,https://comtrade.un.org/db/。

在双边贸易快速增长的推动下,中国内地、东盟相互的贸易伙伴地位不断提高。1995年,中国内地是东盟的第六大贸易伙伴;2000年提升至第四大贸易伙伴,仅次于美国、日本欧盟;2008年,中国内地超过美国,成为东盟的第三大贸易伙伴;2009年超过日本,成为东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2010年超过欧盟,成为东盟的最大贸易伙伴;至2015年已连续6年保持东盟第一贸易伙伴的地位(具体参见表6-2)。1995年,东盟是中国内地的第五大贸易伙伴,这一地位一直保持到2006年。2007年,东盟超过中国香港地区,成为中国内地的第四大贸易伙伴,仅次于欧盟、美国和日本。2011年,东盟超过日本,成为中国内地的第三大贸易伙伴,这一贸易伙伴地位一直保持至2015年(具体参见表6-3)。

表6-2 1995—2015年东盟主要贸易伙伴的变化

(www.xing528.com)

注:欧盟在1995—2007年指欧盟25国,在2008年至2015年期间指欧盟28国;由于部分年度的东盟统计年鉴没有单独列出台湾地区对东盟的进出口额,故表中的六大贸易伙伴不包括台湾地区。
数据来源:ASEAN Statistical Yearbook 2009,2014,2015,http://asean.org/resource/statistics/statistical-publications/;2015年的数据来自ASEANSTATS“Statistics Updates”,http://asean.org/resource/statistics/aseanstatistics/。

表6-3 1995—2015年中国内地主要贸易伙伴的变化

(续表)

注:欧盟指欧盟25国。
数据来源:作者根据UNcomtrade数据库的数据计算而得。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转移效应整体而言并不显著。2004年是中国—东盟早期收获计划实施的第一年,2005年7月中国—东盟开始实施降税计划,7 000种产品降低关税,这是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对货物贸易影响的重要事件。从中国方面来看,2004年,中国对外贸易增长35.67%,中国和东盟以外经济体贸易的增长速度同样高达35.71%,略高于中国和东盟贸易的增长速度。尽管中国从东盟进口的早期收获惠及产品快速增长,但中国从区外进口的第1章至第8章的产品仍然增长了17%。2005年至2008年,中国东盟以外国家及地区的贸易仍然保持与整体贸易近乎相同的增长速度。金融危机后,中国对东盟以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增长速度低于中国对东盟的双边贸易增长速度,主要是因为危机而世界经济持续低迷,需求不振,全球贸易进入低速增长的新常态,同时,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成为贸易保护主义主要针对对象的结果,并不能得出危机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引起贸易转移的结论。

从东盟方面来看,2004年东盟对区外经济体的贸易增长率为20.62%,2005年东盟对区外经济体的贸易增长率为11.99%,分别比东盟整体贸易的增长速度低2.66%和2.26%。但从表6-4可以看出,东盟对区外贸易的增长速度在大部分年度低于其整体贸易增长速度,这主要是因为东盟10国之间的贸易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2015年,东盟10国之间的贸易额比1995年增长了3.39倍,高于同期东盟整体贸易的增长速度。这一差距并不能说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产生贸易转移效应。2005年以后,在2008年和2012年,东盟对区外经济体的贸易增长速度甚至超过东盟整体贸易的增长速度。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对中国、东盟和区外经济体的贸易影响来看,并没有发现贸易转移效应的有力证据。

表6-4 中国、东盟对自贸区区外国家的贸易增长

注:中国对区外贸易额指中国对东盟以外国家和地区的进出口额,根据“中国进出口额—中国对东盟进出口额”计算;东盟对区外贸易额指东盟对中国—东盟贸易区区外国家和地区的进出口额,根据“东盟国家进出口额—东盟国家间(Intra-Asean)进出口额—东盟对中国进出口额”计算。
数据来源:1995年至2014年东盟国家间进出口额数据来自东盟统计年鉴2008、2015,http://asean.org/resource/statistics/statistical-publications/,2015年东盟国家间进出口额数据来自ASEANSTATS“Statistics Updates”,http://asean.org/resource/statistics/asean-statistics/;其他数据来自Uncomtrade数据库,https://comtrade.un.org/db/。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