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兴泾镇竟没有一辆自行车?

兴泾镇竟没有一辆自行车?

时间:2023-06-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2年,自治区调整银川市行政区划,将芦草洼移交西夏区管理,更名为“兴泾镇”。殷金海发现,兴泾镇周边的自行车盗窃案发案率大幅下降。2020年,兴泾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78元,增长率连续六年位居西夏区第一。难道在兴泾镇真找不到一辆自行车?站在自家院子里,泾华村第一批移民马志文手指储藏房,一辆女式自行车,娇小地缩在墙边,落满灰尘。10多年前,马志文给女儿买了这辆自行车。女儿出嫁后,自行车留在了娘家。

兴泾镇竟没有一辆自行车?

如何解开这个死结。殷金海发现这些手脚不干净的人并非没有良知,他们对公安的打击也是惶恐不安,也想有一天金盆洗手,不愿意总落个贼名。

20岁出头的小H有一次偷车,被“请”进了派出所。“盗窃终究不是一条正路。芦草洼距离繁华的市区这么近,你找个工地打个工,钱挣得心安理得,日子过得踏实安稳,这不比盗窃强百倍?”殷金海和小H谈了三四个小时。

走出派出所,小H决定选择走一条新路。他加入劳务输出队伍,走进了建筑工地。后来依靠灵活的头脑,他组建了一支施工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队伍越来越大,活越来越多,日子越过越红火。

2002年,自治区调整银川市行政区划,将芦草洼移交西夏区管理,更名为“兴泾镇”。

兴泾镇党委和政府为移民们出资盖蔬菜大棚,办理贴息养殖贷款,免费进行技能培训,组织他们劳务输出,使越来越多的人像小H一样摆脱了贫困。殷金海发现,兴泾镇周边的自行车盗窃案发案率大幅下降。

兴泾镇

兴产业、打基础、优环境、促发展,20多年过去了,兴泾镇镇区建设、产业发展、商贸物流、基础教育、居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特别是精准扶贫开展以来,西夏区在兴泾镇实施11个扶贫项目,农村饮水全部达标,371户建档立卡户全部脱贫出列,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2020年,兴泾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78元,增长率连续六年位居西夏区第一。

锄头和木锯挂在墙上,缝纫机上放着有长长天线收音机……兴泾镇泾华村村史馆收藏着30多年前村民从老家费了好大劲运来的这些“宝贝”。

村党支部书记兰天宁总觉得还差个重要物件,如果缺了它,泾华村的历史仿佛缺了一角。

“你家有自行车没有?有的话请捐到村史馆。”走街串户,兰天宁总少不了问一句,村民们头摇得如拨浪鼓

曾经的自行车“集散之地”,如今找辆自行车就这么难吗?(www.xing528.com)

2021年 6月22日是兴泾镇赶集的日子。一辆辆汽车沿路停靠,各种电动自行车非机动车道行驶,可就是难觅自行车的身影。

“现在家家有汽车,哪还用得上自行车!”泾华村村民李全保一语道破。

2012年,李全保看到村里有人买汽车,也置办了一辆。两年后,又给儿子买了一辆。他家的自行车,则被当废铁卖了。

刚从宁夏南部山区搬来时,靠双脚找路,如今四轮代步,李全保说:“天大地大,没有党的恩情大;河深海深,没有党的恩情深。”

兰天宁粗略统计,如今泾华村每两户就拥有一辆汽车,电动车因为数量太多,无法统计。

难道在兴泾镇真找不到一辆自行车?

“有呢,有呢。”站在自家院子里,泾华村第一批移民马志文手指储藏房,一辆女式自行车,娇小地缩在墙边,落满灰尘。

10多年前,马志文给女儿买了这辆自行车。女儿出嫁后,自行车留在了娘家。几年前,马志文的两个儿子纷纷搬进楼房,马志文舍不得自己盖的宽敞大院,不愿住楼房,这辆自行车就留在了院子里。

“两个儿子每人一辆汽车。我和老伴,一人一辆电动车,各开各的。”

当天上午,马志文将门轻掩,骑着电动车去赶集。突发急事,马志文坐着他人的汽车返回家中,3个小时后,他再次返回集市,电动车安然停在原地。

“现在的村子,夜不闭户。别说我这电动车停在外面3个小时,就是停上四五天,也丢不了!”马志文有这份自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