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神湾镇发展概况:以港兴镇,以镇促港

神湾镇发展概况:以港兴镇,以镇促港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80年6月,新湾公社第五次党代会提出因地制宜,坚定不移地走工农副综合发展道路,打开“兴办区乡工业”的新局面。神湾镇抓住这一重大机遇,走发展“三来一补”和横向经济联合的工业化道路。实施“以港兴镇、以镇促港”发展战略,推动工业强镇建设,外资经济和民营经济快速发展。2003年,依托神湾港投入运营的良好发展态势,神湾镇确立“以港兴镇,以镇促港”的发展

神湾镇发展概况:以港兴镇,以镇促港

民国13年(1924)前,境内一直是农业地区,民间只有酿酒豆腐制作、五金白铁、车衣、船艇修理等少数规模极小的小手工业作坊。民国14年(1925)后,先后开设石矿场和康隆米机、嘉穗米机等粮食加工厂。1957年,神湾乡建立建筑队、灰厂、石场等6间企业,职工218人,工业总产值24万元。1958年“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期间,先后建立砖厂、农药厂、竹织厂等小型企业,为集体经营。石场属境内最大企业,用工人数达到280多人。随后组建单车组、运输站、搬运站等企业,但总体规模小,经济效益不高。1965年,神湾公社恢复建制,当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48万元(含粮食加工厂)。1975年8月,新湾公社与三乡、板芙、坦洲公社联合建成坦洲糖厂,1977年建成投产,占股15%。1978年,境内有石场、砖厂、灰厂、榨油厂、铁木社、黏土厂、制件厂、平山湖发电站、建筑队等集体工业企业10余家,从业人员274人,工业总产值69万元。1979年4月,贯彻执行中央“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加强社办企业管理。当年实现工业总产值86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24.2%。

1980—1990年,是神湾工业发展的第一阶段。围绕农工贸一体化发展思路,镇(区、社)办工业蓬勃发展,外资经济逐渐兴起,初步奠定神湾工业发展基础。

1980年6月,新湾公社第五次党代会提出因地制宜,坚定不移地走工农副综合发展道路,打开“兴办区乡工业”的新局面。先后兴办花场、茶场、玻璃厂等社办企业。1983年,发动海内外乡亲回乡投资办实业,创办香港伟发电业有限公司的实业家、原籍定溪的香港同胞陈伟夫返乡与神湾公社合作经营神湾第一家专业电子产品公司——中山县博爱电子厂(后改为仁爱电子),成为首家落户境内的外资企业。1985年,神湾区投资13多万元扩建水利石场。当年,境内工业总产值901万元(其中仁爱电子厂产值834万元,占92.49%),是1979年的10.5倍。工业格局向以电子电器、纺织制衣、塑料皮革等为主的加工业发展。

1987年4月,中山市政府制定扶持十四个镇发展工企业的优惠政策。神湾镇抓住这一重大机遇,走发展“三来一补”和横向经济联合的工业化道路。在市挂钩部门及企业的支持下,联办星光制衣厂、塑料包装厂、农药分厂和新风造纸厂等企业。同时,吸取此前厂房陈旧难招外商的教训,新建工业厂房5000平方米。境内工商企业137家,涵盖农业、工业、建筑、商业等行业,基本构成农工贸经济体系。同年12月,经广东省政府批准,神湾镇被定为珠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重点工业卫星镇,享受开放区的优惠政策,为引进外资提供了宽松环境。1988年,神湾镇组建镇经济发展总公司,加强对联营企业、引进加工项目和“三来一补”项目的管理,新增兽药厂、纸箱厂等一批联营企业以及“三来一补”企业3家。1990年,境内各类工业企业67家,涵盖电子、造纸、制衣、毛织、皮革、包装印刷、建材服装、农药、塑料等行业,产品以双声道微型立体声收音机和优质沙石料最为畅销,工业总产值6394万元。

1991—2000年,是神湾工业发展的第二阶段。确定“工业兴镇”的发展道路,1995年前内外资经济同步发展,1995年后外资和民营经济逐渐加速发展。

1991年开始,大力进行“四通一平”(即通路、通水、通电、通电信和平整土地)以及厂房和工业区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投资办厂环境,积极引进外资。引进锦福轻纺企业有限公司等外商企业10家,总投资1500万港元。1992年,镇属工业调整为12家。成立镇村企业办公室,支持村办工业发展,村办工业实现产值725万元,增长84.47%。

1993年,深入贯彻邓小平南行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精神,多渠道引进外资,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明确走“工业兴镇”的发展道路。1995年,神湾大桥建成通车,神湾工业发展由依托“一路一岛”(“一路”指三乡镇麻斗至斗门县乾务镇的麻乾公路沿线、“一岛”指竹排岛)向依托“一路一水两岛(“一路”指三乡镇麻斗至阳江的麻阳公路沿线、“一水”指磨刀门水道、“两岛”指竹排岛和磨刀岛)”全方位转变。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三资”工业、私营企业比重上升,引进以善浓玩具厂为龙头的10多家外资企业,总投资4000万元。1996年,发展工业以引进外资为主,合资合作以外资为主,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增强客商投资信心,全年引进外资企业12家,总投资8800万港元。1997年,境内建成2个工业区(南镇工业区和古宥工业区),有各类工业企业76家,其中“三资”企业23家,“三来一补”企业33家,实现工业总产值2.5亿元,比1990年增长2.9倍,年均增长41.4%。7年间实现合同利用外资1.0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亿美元。主要产品有玩具、家电、纺织品、包装品、五金、橡胶化工家具、皮具、工艺品、化妆品等,基本形成以轻工业为主的外向型产业结构。台资企业福懋轻纺(中山)有限公司年产值1100万美元,取代日本企业的市场地位而获得“雨伞王国”称号。

1999年,神湾镇第八次党代会确定工业发展以兴办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和高效益的企业为主导,立足稳中求进,把引进外来资金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鼓励企业增质提效,推进ISO9000体系认证。原有镇属工业企业7家完成转制。2000年,以神湾港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突破口,签约引进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45家。境内工业总产值5.48亿元,是1991年的7.2倍。

2001—2005年,是神湾工业发展的第三阶段。实施“以港兴镇、以镇促港”发展战略,推动工业强镇建设,外资经济和民营经济快速发展。

2001年,神湾港奠基暨三十八项工程签约、动工、落成,引进外资企业35家。按照中山市工业发展进园入区的规定,神湾镇规划建设神湾港、南沙、神溪和竹排4个工业园区。2002年,境内工业总产值11.41亿元,比上一年增长46.73%,获得中山市人民政府授予年度工业增速突出贡献奖。港澳投资企业善浓玩具集团有限公司、怡高企业(中山)有限公司等为境内知名企业。

2003年,依托神湾港投入运营的良好发展态势,神湾镇确立“以港兴镇,以镇促港”的发展思路,以港口效应带动工业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走工业强镇道路。此后,工业发展开始向引进中高端项目和改造提质转变。

2005年,引进奥康光通器件(中山)有限公司、伟航船厂(中山)有限公司等6个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项目,投资额7622万美元。中山微视显示器有限公司等4个企业增资扩产1579万美元;中山市东峻汽配公司和中山市伟星灯饰有限公司设立镇级企业技术中心。境内产业结构渐趋优化,工业整体素质明显提升,形成化妆品、纺织、服装、造纸、文体用品、电子电器、金属制造等为支撑的工业体系,其中化妆品及相关企业10家,总投入3000多万美元,年产值2亿元,初步形成特色产业群。神湾港有序运行,集装箱装卸量9万个标准箱,为工业强镇建设提供强力支持。境内有工业企业222家,其中“三资”企业75家,私营企业52家,个体企业95家,工业总产值25.31亿元。规模以上企业40家,工业产值22.69亿元,占工业总产值89.64%。实际利用外资2965万美元,出口总额1.15亿美元。三次产业结构为4.86∶48.44∶46.70。

表4—2—2 1990—2005年神湾镇工业企业登记表

(续上表)

(续上表)

(续上表)

(续上表)

(www.xing528.com)

(续上表)

(续上表)

(续上表)

(续上表)

上、资产总额40000万元及以上的,为大型;从业人员数在300—2000人以下、销售额3000
注:工业企业规模大小的划分标准为:从业人员数在20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0万元及以万至30000万元以下、资产总额4000万至4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型;从业人员数在300人以下、销售额3000万元以下、资产总额4000万元以下的,为小型

表4—2—3 1957—1959年神湾工业企业数和总产值表

表4—2—4 1965—1972年神湾(新湾)工业总产值和各企业产值表 单位:千元

表4—2—5 1978—2005年神湾(新湾)工业企业、职工和总产值统计表

(续上表)

表4—2—6 1979—2005年神湾(新湾)三大产业生产总值及人均GDP情况表

表4—2—7 2005年度神湾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销售情况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