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GDP计算方法解析

GDP计算方法解析

时间:2023-06-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GDP反映的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增加值的总额。GDP包括名义的和实际的两个数值,实际GDP和名义GDP通常是不等的,只有在计算实际GDP固定价格的基数年相等。因此,即使总产量没有增加,仅价格水平上升,名义GDP仍然是会上升的。通过物价指数,对名义GDP进行折算。GDP成为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因此,在中国生产法GDP等于收入法GDP,但支出法GDP大多数情况下与之不同。中国各种公开发表的GDP总量和增长速度数据均是生产法和收入法的计算结果。

GDP计算方法解析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它综合反映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GDP是宏观经济核算体系——国民账户体系中的核心指标,GDP是宏观经济中最受关注的经济统计数字。GDP反映的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增加值的总额。一定时期强调的是该时期内“新”增加的最终产品和提供的劳务,往期的不算。例如二手车二手房等都不算当年的国内生产总值。这是一个流量的概念,而非存量的概念,它仅指该时期内新生产出来的东西。

国民生产总值(GNP),与国内生产总值(GDP)概念相近。GNP是一个国民概念,是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例如,一个在日本工作的美国公民所创造财富计入美国的GNP,但不计入美国的GDP,而是计入日本的GDP。在1991年之前,美国均是采用GNP作为经济总产出的基本测量指标,后来因为大多数国家都采用GDP,加之国外净收入数据不足,GDP相对于GNP来说是衡量国内就业潜力的更好指标,易于测量,所以美国才改用GDP。国民生产总值(GNP)这个指标已被更名为国民总收入(GNI)。在经济学中,常用GDP和GNI共同来衡量该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综合水平。这也是各个国家和地区常采用的衡量手段。

GDP包括名义的和实际的两个数值,实际GDP和名义GDP通常是不等的,只有在计算实际GDP固定价格的基数年相等。名义GDP是指一定时间内所生产的商品与劳务的总量乘以“货币价格”或“市价”而得到的数字。市价是波动的,因而,名义GDP会随着市价而波动。因此,即使总产量没有增加,仅价格水平上升,名义GDP仍然是会上升的。在价格上涨的情况下,GDP的上升只是一种假象。为此,引入实际GDP。通过物价指数,对名义GDP进行折算。

实际GDP=名义GDP÷本地生产总值平减物价指数(指以基期为100该期间的指数),名义GDP=实际GDP×本地生产总值平减物价指数。

这样,通过对名义GDP做出调整,从而精确地反映产出的GDP实际变动,GDP具有了可比性。

名义GDP增长率=[(1+实质GDP增长率)×(1+本地平减物价指数升幅)-1] ×100%

实质GDP增长率= [(1+名义GDP增长率)/(1+本地生产总值平减物价指数)-1]×100%(www.xing528.com)

GDP增长率,在本书中称为GDP增速。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究竟处于增长抑或衰退阶段,从实际GDP增速数据的变化即可观察到。当GDP增速是正数时,即显示该地区经济处于扩张阶段;反之,如果是负数,即表示该地区的经济处于衰退时期。

1985年以前,中国国民经济核算采用源于苏联计划经济的物质平衡表体系(MPS)。1985—1992年,引进联合国推荐的适用于市场经济的宏观经济核算体系——国民账户体系(SNA),为两种核算体系并行阶段。1993年以后,中国正式放弃多年使用的物质平衡表体系(MPS),只采用新的国民账户体系(SNA)。GDP成为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

中国国家统计局核算出GDP数据,包括初步核算数、初步核实数和最终核实数三个数据形式:初步核算数,于年后15日内公布;在获得较充分资料并核实后,形成初步核实数,于次年9月份公布;在经过进一步核实后,形成最终核实数,一般于后年3月公布。此外,当发现或产生新的资料来源、新的分类法、更准确的核算方法或更合理的核算原则时,要对GDP数据进行历史数据调整,以使每年的GDP具有可比性,这是国际惯例。如美国在1929年至1999年之间就进行过11次历史数据调整。

GDP有三种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表现形态对应着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用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计算的结果分别称为生产法GDP、收入法GDP或分配法GDP、支出法GDP。按三种方法计算的GDP反映的是同一经济总体在同一时期的生产活动成果,因此,从理论上讲,三种计算方法所得到的结果应该是一致的。但在实践中,由于受资料来源、口径范围、计算方法等因素的影响,这三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往往存在差异即存在统计误差。统计实践中,一般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支出法为基本方法,即以支出法所计算出的国内生产总值为标准。

在中国实际核算中,生产法和收入法分别运用于不同的产业部门:对某些产业部门,如农业、工业部门,运用生产法计算;对某些产业部门如一些服务部门,运用收入法计算。因此,在中国生产法GDP等于收入法GDP,但支出法GDP大多数情况下与之不同。中国一般以生产法GDP和收入法GDP数据为准,但将支出法GDP与生产法GDP的统计误差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一般是2%)。中国各种公开发表的GDP总量和增长速度数据均是生产法和收入法的计算结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