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马克思对两大部类划分的科学含义及限制

马克思对两大部类划分的科学含义及限制

时间:2023-06-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论述三大部类划分问题,有必要分析马克思两大部类划分的科学意义和局限。马克思在两大部类划分基础上研究了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条件,说明了两大部类的实物补偿和价值补偿,揭示了生产与消费协调发展规律。马克思关于两大部类的划分对物质资料生产来讲是严谨而适用的,有它特定的存在价值和现实意义,不宜改变。

马克思对两大部类划分的科学含义及限制

社会生产三大部类划分基于马克思的两大部类划分。为了论述三大部类划分问题,有必要分析马克思两大部类划分的科学意义和局限。

(一)两大部类划分的科学意义

马克思指出:“社会的总产品,从而社会的总生产,分成两大部类:”“Ⅰ.生产资料:具有必须进入或至少能够进入生产消费的形式的商品。”“Ⅱ.消费资料:具有进入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的个人消费的形式的商品。”“这两个部类中,每一部类拥有的所有不同生产部门,总合起来都形成一个单一的大的生产部门:一个是生产资料生产部门,另一个是消费资料的生产部门。”[27]从这些论断可以看出,两大部类划分在逻辑上包含两次具有递进关系的分类:首先把社会总产品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揭示其用途差异;进而把社会总生产分为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形成涵盖产品及其生产的两大部类概念。马克思所讲的商品进入生产消费或个人生活消费的形式差别,就是商品的两种不同用途,构成划分标准或根据。无论各种商品多么复杂,其基本用途无非是两种:一是用来满足生产消费需要;二是用来满足生活消费需要,或为满足生活消费需要创造某些条件。这一划分标准是客观存在的,永远不会失效。马克思在两大部类划分基础上研究了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条件,说明了两大部类的实物补偿和价值补偿,揭示了生产与消费协调发展规律。

(二)两大部类划分的局限:未涵盖非物质资料

毋庸讳言,两大部类划分存在一定的局限,主要是划分对象只包括物质资料及其生产活动,未能涵盖非物质资料及其生产活动。这里所讲的物质资料和非物质资料,是从经济学意义上对社会总产品的一种分类。物质资料是包括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在内的物质产品;非物质资料是指除了物质资料之外的各种产品和服务。在哲学中,物质是指客观实在,作为社会生产结果的非物质资料也属于物质范畴。因此,无论是物质资料还是非物质资料,都具有客观实在性。但是从经济学意义上看,物质资料和非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具体形态和使用价值确有差别。物质资料一般都具有直观的物理特征,通常是实物产品,靠其物质技术性能来满足生产或生活需要;非物质资料则不一定具有直观的物理特征,有些虽然以一定的实物为载体,但其使用价值主要不在于这种实物的物质技术性能如何,而在于寄存于这种实物的非物质资料的社会经济功能。

虽然马克思认为物质资料生产在社会总生产中具有决定性意义,但是他也充分肯定:交通运输等服务具有生产劳动性质,教育培训、科学技术研究和艺术创作都是具有重要作用的具体劳动形式。[28]在马克思生活的时代,非物质资料在社会总产品中所占比例较小。为了便于分析社会再生产过程,马克思撇开了非物质资料,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随着社会生产不断发展,在现代社会总产品和总生产中,非物质资料所占比重不断上升,种类也日益繁多,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各种知识性产品,包括科技产品、信息产品、艺术产品等。知识性产品内容主要是各种新思想、新观点、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艺术形象,其物质载体和传播媒介主要是各种试验模型和样品、书刊(论文、著作)、报章、电视广播、信息网络、学术报告和演出活动等。第二,劳动力,特别是高素质劳动力,表现为经过教育培训所形成的劳动技能。第三,各种服务或劳务,通常以活劳动形式提供,包括交通运输服务、商业服务、金融服务等。在市场经济中,这些非物质资料作为劳动成果参加交换,从而具有商品属性和价值。表1反映了当代部分西方国家按价值计算的社会总产品中物质资料和非物质资料所占比重,表中各国非物质资料在社会总产品中所占比例大约在40-50%之间。为了全面认识整个社会的产品生产结构,必须把非物质资料和物质资料结合起来考察。(www.xing528.com)

表1 西方部分国家物质资料和非物质资料在社会总产品中的结构 单位:%

说明:根据《2010国际统计年鉴》四国2005年价值指标计算,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年。

非物质资料的最终用途大体也可以分为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例如,有些服务和知识性产品用于生产其他产品,和生产资料的用途相似;还有些用于直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和生活资料的用途相似;劳动力也是在不同部门分别用于生产各种产品和直接为人们提供各种服务。如果把各种非物质资料纳入社会总产品,允许改变两大部类的内涵和外延,则有两种方法可以在不增加新部类的条件下进行重新划分。第一种方法:以社会总产品的不同用途为标准,将用于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的非物质资料分别计入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即第一部类包括供生产消费的各种物质资料和非物质资料,第二部类包括供生活消费的各种物质资料和非物质资料。这样两大部类的外延就扩大了,可以穷尽全部社会产品。第二种方法:以物质资料和非物质资料的划分为基础,将物质资料及其生产部门称为第一部类,将非物质资料及其生产部门称为第二部类。这样两大部类的内涵就改变了,也可以穷尽全部社会产品。尽管这两种方法并非毫无道理,但是未必可取。

上述第一种方法扩大了两大部类的外延,按非物质资料的用途差异分别划入两大部类。其中生产性服务和消费性服务分别划入两个部类还算可以理解,但是科学技术和人力资源作为非物质资料无论划入第一部类,还是划入第二部类,都显得不恰当。上述第二种方法改变了两大部类概念的内涵,把物质资料和非物质资料分别称为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物质资料成了一个部类。历史唯物论认为,物质资料生产对社会发展具有决定作用。马克思关于两大部类的划分对物质资料生产来讲是严谨而适用的,有它特定的存在价值和现实意义,不宜改变。为了既坚持马克思关于两大部类的划分,又全面反映当代社会生产结构,所以在两大部类划分基础上引入第三部类概念,实行三大部类划分。[2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