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自制或外购决策在价值链中的作用

自制或外购决策在价值链中的作用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在整个价值链中,某项业务活动是由内部来完成还是从外部供应者购买的决策,称为“自制或外购决策”。在零部件是自制还是外购的决策中,有时定性因素会支配定量评价。零部件自制或外购决策还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是由于自制零部件通常是利用剩余生产能力来生产,无论是否自制,固定成本总是要发生的。

自制或外购决策在价值链中的作用

在企业的整个价值链中,当其业务活动多于一项时,就属于纵向联合。而在整个价值链中,某项业务活动是由内部来完成还是从外部供应者购买的决策,称为“自制或外购决策”。例如,产品所需的零部件是内部生产,还是由外部的供货商购入;建筑公司自己建造全部工程,还是将部分工程转包给其他企业;某项服务是由企业内部提供,还是由企业外部提供等。

在零部件是自制还是外购的决策中,有时定性因素会支配定量评价。有些企业为了保证产品质量而自制零部件;有些企业为了与供货商之间保持长期稳定的互利关系而从外部购买零部件。如果仅从定量角度分析自制还是外购,则考虑的关键因素是企业是否有剩余生产能力,许多企业只有当其设备没有其他更好的用途时才自己生产零部件。

零部件自制或外购分析通常只考虑相关成本,不考虑收入。因为不论零部件自制还是外购,其产品的销售价格都一样,所以在决策分析时,只考虑各备选方案预计的未来成本,成本较低者为入选方案。

零部件自制或外购决策还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是由于自制零部件通常是利用剩余生产能力来生产,无论是否自制,固定成本总是要发生的。因此,自制方案一般不需要考虑固定成本,但也应区分可避免固定成本与不可避免固定成本。二是如果剩余生产能力有其他用途,则必须考虑机会成本。

【例6-8】美琪电器制造公司每年需用零件甲25 000个,如向外部市场购买,每个零件的买价为35元。该企业的辅助生产车间还有剩余生产能力可生产这种零件,预计每个零件的单位完全成本为38元,其中,直接材料20元,直接人工8元,变动制造费用4元,固定制造费用6元。

要求:对以下相互独立的生产和销售情况进行分析,做出零件甲自制或是外购的决策。

(1)企业现具备生产25 000个零件甲的能力,且剩余生产能力无其他用途。

(2)企业现具备生产25 000个零件甲的能力,但剩余生产能力也可用于对外加工零件丙,预计加工零件丙可产生边际贡献100 000元。

(3)企业目前只具备生产20 000个零件甲的能力,且无其他用途。若再多生产零件甲,则需租入一台设备,年租金为45 000元,这样可使零件甲的生产能力达到30 000个。

(4)条件同(3),但企业也可采纳用剩余生产能力自制20 000个零件甲,其余全部外购的方式。

根据上述资料分析如下:

(1)由于用剩余生产能力加工零件甲,因而不会增加固定制造费用,编制相关损益分析表如表6-20所示。

表6-20 相关损益分析表 单位:元

由表6-20可见,自制比外购节省75 000元的支出,应该自制零件甲。

(2)若安排自制零件甲,就会放弃加工零件丙,放弃零件丙的边际贡献100 000元成为自制方案的机会成本,编制相关损益分析表如表6-21所示。(www.xing528.com)

表6-21 相关损益分析表 单位:元

由表6-21可见,零件甲的自制相关成本比外购成本多出25 000元,因而应采用外购零件甲,同时将剩余生产能力用于加工零件丙的生产方式

(3)此种情况下,自制零件甲将增加一项专属成本,编制相关损益分析表如表6-22所示。

表6-22 相关损益分析表 单位:元

由表6-22可见,零件甲的自制相关成本低于外购成本30 000元,因而应选择自制。

(4)此种情况下,应先按现有生产能力自制20 000个零件甲,其自制成本低于外购成本;超过20 000个的部分如果自制,外购节约的成本应能补偿增加的专属成本,否则应该外购。补偿专属成本盈亏临界点的数量为15 000个(专属成本45 000元 ÷ 自制节约的单位成本3元),即零件甲需求量超过20 000个时,超过数量如果大于15 000个,则自制为宜;超过数量如果小于15 000个,则外购为宜。由于租入的设备最多只能增产10 000个零件甲,而企业目前零件甲的生产能力缺口只有5 000个,因此企业应自制20 000个零件甲,其余5 000个从外部购买,这样安排成本最低。各方案的相关成本计算如表6-23所示。

表6-23 相关损益分析表 单位:元

由表6-23可见,自制20 000个零件甲,其余5 000个外购方案的相关总成本为815 000元,低于全部自制或全部外购的成本。

在零部件自制或外购的决策中,还可以利用本量利分析法来决定选择何种方案。

【例6-9】一家机器制造公司生产的某种机器需要部件乙。该部件既可以自制,也可以外购。如果自制,其单位变动成本为180元,与自制部件乙相关的年固定成本为50 000元;如果外购,每个部件乙的购买价格为200元。

要求:确定部件乙何种情况下应自制?何种情况下应外购?

采用第五章确定成本无差别点的原理进行自制还是外购的决策分析:

根据计算结果,当部件乙的预计年需求量小于2 500个时,外购成本低于自制成本,应选择外购;当部件乙的预计年需求量大于2 500个时,自制成本低于外购成本,应选择自制;当部件乙的预计年需求量等于2 500个时,自制成本与外购成本无差别。

成本无差别点业务量也可以用图表示,读者可自己尝试画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