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见,齐地是海上丝绸之路中的重要环节。早在春秋时期,齐国就已经南通吴越,东通朝鲜,开始了海上贸易,成了“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比汉武帝时期的“陆路丝绸之路”早了至少500年。开放的贸易政策、优越的地理位置、独具优势的鱼盐和纺织产业,以及发达的造船和航海能力,都为齐国的海外贸易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使齐国成了“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的最重要的枢纽。

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丝绸之路”最初的含义,主要指的是以丝绸为主要货物的贸易通道,后来被引申为包括贸易和文化等多方面交流的交往路径。“丝绸之路”最初主要指自汉武帝时期开辟的以长安为起点,通往中亚、西亚,远达地中海的陆上贸易和文化通道。后来随着中国古代海上贸易研究的日益成熟,北京大学教授陈炎先生提出了“海上丝绸之路”的概念。陈炎先生在《海上丝绸之路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中说:“日本在西海岸发掘出的中国春秋时期的青铜铎350件,与朝鲜出土的完全相同。这说明,早在2700年前,中国的航海先驱者,已经开辟了从山东半岛出发,经朝鲜半岛,再东渡日本的航路,并把中国文化传入朝鲜和日本。”可见,齐地是海上丝绸之路中的重要环节。早在春秋时期,齐国就已经南通吴越,东通朝鲜,开始了海上贸易,成了“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比汉武帝时期的“陆路丝绸之路”早了至少500年。

齐国自立国之初就奉行“农工商三业并举”的治国之策,在春秋前期已经发展为诸侯国之中的强国,并且成为东方地区的贸易中心和商品集散地,时谓“天下之商贾归齐若流水”。齐国的纺织业素有“齐冠带衣履天下”的评价,齐国的丝织业非常发达,人民多用彩色丝绸、布帛,其丝绸产品销往各地,丝绸成了齐国出口各国的主要货源之一。到了战国时期,纺织技术更加先进,布帛、丝绸的花色更加精美。齐国不仅能生产出罗、纨、纱等大批丝织品,而且能生产出更加精致的锦帛缟缣、文秀纂组等近二十种精品。产业的优势、先进的技术、开放宽松的政治和营商环境,加之临海的地理优势,使得齐国在春秋时期就开始了与海外的商贸往来。

此外,齐国不仅在实践上实行开放通商的政策,而且在思想文化上也同样实行对外开放的国策。《管子·牧民》提出了“毋曰不同国,远者不从”,意思是说不要因为不同国度,就不采纳外国人的经验。随着商业的发展,齐国的文化也十分开放,齐人邹衍提出了著名的“大九州说”,大意是人们所认为的中国,只是八十一分之一而已,而真正的中国九州,非常之大,只是被山川大海所阻隔,不同州之间的文化和习俗也并不相同。这一学说的产生,既根植于繁荣开放的商品经济之中,又对当时齐国对外贸易的开展有所鼓舞和推动。不得不说,商品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开放都为齐国与海外开展贸易提供了条件。(www.xing528.com)

从史料记载和考古发掘来看,在史前时期,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三个半岛之间就有交通往来,可见山东半岛的海外贸易已然存在。春秋战国时期,从山东到江浙一带沿海地区是我国航海活动最发达的地区,而山东半岛的海上贸易当以齐国为中心,齐国也被称为“海王之国”。《说苑·正谏》载齐景公“游于海上而乐之,六月不归”。《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也载:“景公与晏子游于少海。”少海,即渤海。古籍文献的这些记载充分说明齐国的势力已经扩展至山东沿海一带,并且可以推断,齐国应当是有较强的造船技术和出色的航海能力的。《战国策》也有记载:“秦攻燕……齐涉渤海。”说的是在战国时期,齐国已经可以派遣大批船只成规模地越过渤海,也证明当时它在航海安全技术问题上已经有了一定的保障。开放的贸易政策、优越的地理位置、独具优势的鱼盐和纺织产业,以及发达的造船和航海能力,都为齐国的海外贸易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使齐国成了“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的最重要的枢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