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灵感论:创意管理与产生方式

灵感论:创意管理与产生方式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灵感论是长期霸占艺术产品的生产来源的一种学说。苏格拉底第一次提出了“灵感说”,英国哲学家、美学家鲍桑葵认为这是后来表现说的重要先声。单方面地强调天才的灵感已经不合时宜,在艺术产品创作与生产的工业化时代,创意管理、创意人才、故事驱动等内容创意产生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灵感论:创意管理与产生方式

灵感论是长期霸占艺术产品的生产来源的一种学说。苏格拉底第一次提出了“灵感说”,英国哲学家、美学家鲍桑葵(Bernard Bosanquet)认为这是后来表现说的重要先声。[20]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也谈论了艺术与天才的问题,阐述了艺术与自然、科学工艺品、手工艺品的区别,认为美的艺术即天才的艺术。天才的特征有四点:天才不循规蹈矩,具有独创精神;天才不是靠人传授的,只能从天才的作品中窥见法则;天才仅限于艺术领域,不赋予科学;天才的作品皆具有典范性,可作为他人模仿的范本。艺术品创作的天才论是一种对艺术创作的朴素观点,但评判某人是不是天才的要素与社会定义天才的方式密不可分,对天才的定义标准会随着时空的改变而改变。因此,在艺术产品大规模生产并输出的时代,单纯强调天才论并不适合。

上海大学邵慧认为我国动漫产品的创作观念还比较陈旧,这主要体现在:(1)选题、编剧缺乏创意,在运用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的过程中,缺乏对原有故事的必要改造,以至于缺乏时尚感和生活气息,无法拉近与受众的距离,再加上刻意注入的教育内容,使动漫产品显得较为呆板。一些自创题材动漫作品,由于大多局限于对受众的知识普及,缺乏足够的娱乐性,所以对受众的吸引力不够。(2)动漫形象缺乏创意,不够可爱,过于模式化,缺乏个性,缺乏幽默感,使得情节缺乏娱乐性和感染力。[21]文化产品的核心应当是创意内容,其生产与制造应当全然建立在创意的基础之上,缺乏创意的文化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很容易被市场抛弃。(www.xing528.com)

单方面地强调天才的灵感已经不合时宜,在艺术产品创作与生产的工业化时代,创意管理、创意人才、故事驱动等内容创意产生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