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货物交易遭遇口岸风波与争议

货物交易遭遇口岸风波与争议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开证日期为2007年5月15日前,交货时间为6月份。直到7月12日中间商丙来电称:由于迄今未领到进口许可证,乙方请求撤约或改装至自由港口——P港。甲方接电时货物已经装船,于是电告丙方请其接受货物,但对我方是否接受D/P120天未做任何表示。丙获悉后又要求改为D/P120天,甲方对此表示不同意,因此丙始终未提货。直至货到目的港2个多月后甲方才表示同意D/P120天。甲、丙双方为此又多次争执不下,直至货物被海关当局拍卖处理。

货物交易遭遇口岸风波与争议

【简答题】

1.国际贸易实务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2.有关国际贸易的惯例有哪些?这些惯例在国际贸易中起什么作用?

3.什么是贸易术语?有关贸易术语的惯例有哪些?

4.法律适用有哪些原则和限制?

【论述题】

1.国际货物贸易中出口贸易的基本程序有哪些?

2.国际贸易人才应具备哪些素质?你打算考哪些证书?如何进行准备?

3.结合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特点,谈谈如何学好这门课程。

【实训题】

1.实训目的(www.xing528.com)

了解国际货物贸易的程序、国际货物贸易合同的概念、作用和内容、国际货物贸易合同有效成立的必要条件等问题。

2.实训要求

通过实例了解国际货物贸易合同的基本格式和内容,掌握国际货物贸易合同有效成立的条件和判别标准,能够处理相关案例。

3.实训内容:讨论案例

案例一:某年,中国天津A公司与某国设在中国广州的外商独资企业B公司在大连签订了一份货物买卖合同。合同规定,由B公司向A公司出售一批移动电信设备,总金额为200万美元,交货地点在A公司设在沈阳的仓库。合同进一步规定,双方当事人如因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争议,可进行友好协商解决;如协商未果,则自愿提交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深圳分会仲裁,其结果为终局性的,对双方均产生约束力,并明确双方所适用的法律为《联合国1980年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试分析,双方当事人对上述合同条款所作出的法律适用方面的选择是否恰当?

案例二:我国某出口公司甲方于2007年3月27日通过某国外中间商丙与进口商乙方签订书面合同销售某商品,总值为RMB51000,即期L/C付款,乙方付款后,由甲方汇寄丙方佣金3%。开证日期为2007年5月15日前,交货时间为6月份。但在合约签订后,乙方未按合同规定开证,后经甲方多次催证,不仅未开证,连一个答复也没有。直到7月12日中间商丙来电称:由于迄今未领到进口许可证,乙方请求撤约或改装至自由港口——P港。于是,甲方电告丙,不同意撤约,但同意货运目的港改为P港,并请其迅速开证。不久,丙又电请甲方同意将信用证即期付款改为D/P即期付款。甲方未及时答复。到11月上旬才电告丙同意D/P即期付款,并告已订好舱位,月中装船。丙接电后复甲方:“乙方表示拒收货物,我方仅仅是一个代理,但仍愿以D/P120天接受该批货物”。甲方接电时货物已经装船,于是电告丙方请其接受货物,但对我方是否接受D/P120天未做任何表示。丙获悉后又要求改为D/P120天,甲方对此表示不同意,因此丙始终未提货。直至货到目的港2个多月后甲方才表示同意D/P120天。此时,丙又电告甲方,船方要索取货物存入海关仓库的存仓费,如甲方负担这笔费用,丙方按D/P120天提取货物。甲方对此又表示不能接受,并说明这笔费用是由于丙不提货所致。甲、丙双方为此又多次争执不下,直至货物被海关当局拍卖处理。

根据上述案情,试问:

(1)这笔交易的买卖双方当事人究竟是谁?

(2)该合同是否已由甲乙双方转移为甲丙双方,从而确立了新的合同关系?

(3)有关交易方有无失误?失误何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