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扶贫激活乡村,唤起游子乡情回乡发展

扶贫激活乡村,唤起游子乡情回乡发展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特别是看到义乌农村到处发展产业,家家户户盖起新房子,人们还那么拼命地干活,而我们老家那么穷,有的村民还天天守在牌桌前,任凭大片土地荒芜,无人问津。我弟媳妇是义乌人,有一次给我们带来一篮紫黑的水果,说是桑葚。但这篮桑葚不仅个头有大拇指那么大,而且吃起来特别甜,几乎没有酸味。原来,他们整个村家家户户都种桑葚,成为当地有名的农村休闲好去处。

扶贫激活乡村,唤起游子乡情回乡发展

2013年11月3日,在浙江义乌苏溪综合市场旁边的一家简陋的快餐店里,忙活了一天的我,看到新闻联播正报道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考察,在湘西苗寨里提出“精准扶贫”的战略决策。我眼前一亮,跟正蹲在地上刷碗的丈夫说:“国家有新的扶贫政策来了,我们是时候回家乡发展了。”

说实在的,在外面摸爬滚打十多年,从四处打工到拥有第一家餐饮店,事业刚有起色,两个小孩也好不容易进了义乌的公办小学,也许很多人认为我们早已将他乡作故乡了。但在我的内心深处,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仍是国家级贫困县的老家新化,惦念着那里的父老乡亲。特别是看到义乌农村到处发展产业,家家户户盖起新房子,人们还那么拼命地干活,而我们老家那么穷,有的村民还天天守在牌桌前,任凭大片土地荒芜,无人问津。我想,贫困的根源也许就在这里。

我弟媳妇是义乌人,有一次给我们带来一篮紫黑的水果,说是桑葚。我很惊讶,记得小时候养蚕时爬到树上摘过桑葚,都是小小的红红的,有点甜,但酸味特别重。但这篮桑葚不仅个头有大拇指那么大,而且吃起来特别甜,几乎没有酸味。她说是亲戚家种的,卖30多块钱一斤。我想这个水果在老家还没有人种,也许这就是商机,这就是脱贫路,便让她带我去基地考察。(www.xing528.com)

一进村,整片整片的桑树呈现在眼前,一望无际。碧绿的桑叶下,一串串紫色的桑果如玛瑙般挂在枝条上,来采摘的车辆在马路边排成了长龙。原来,他们整个村家家户户都种桑葚,成为当地有名的农村休闲好去处。

从此,我便与桑葚结下了不解之缘,一有时间就与丈夫去桑葚农场学习,帮他们义务劳动。农场老板被我们的诚心感动,不遗余力地将技术传授给我们,还推荐我们到浙江省农科院学习。此时,刚好国家扶贫政策逐渐明朗,我便与丈夫毅然转让掉快餐店,带着孩子们回到老家科头乡汝溪村,准备带领乡亲们大干一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