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跟随乡村振兴之路:扶贫工作日记

跟随乡村振兴之路:扶贫工作日记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刘忠华2014年4月23日,按照县委精准扶贫工作的统一部署,我满怀信心踏上了勾蓝瑶寨的扶贫之路。夜访老支书2014年4月23日星期三晴昨天县委常委会部署了贫困村脱贫攻坚工作,我联系的勾蓝瑶寨村是国家级贫困村,要求三年脱贫,深感责任重大。傍晚时分,我来到我的扶贫对象欧阳绪珍家,正赶上他干完农活回家。

跟随乡村振兴之路:扶贫工作日记

刘忠华

2014年4月23日,按照县委精准扶贫工作的统一部署,我满怀信心踏上了勾蓝瑶寨的扶贫之路。这一扶,就是六年多,我有过苦与乐,收获着成功的喜悦,感悟为民的初心。

夜访老支书

2014年4月23日 星期三 晴

昨天县委常委会部署了贫困村脱贫攻坚工作,我联系的勾蓝瑶寨村是国家级贫困村,要求三年脱贫,深感责任重大。今天到瑶寨走访贫困户,更坚定了我前年年初到瑶寨的想法,这个村只能走旅游脱贫的道路。

勾蓝瑶寨有着上千年历史文化,瑶寨群山环绕,保存有300多栋明清时期古民居,极具古色古韵。因为地处大山深处,山多地少,交通不便,一般村民皆外出打工,留守老人、留守儿童成为村子里的主要居住群体,土地闲置多,贫困人口比例偏高,黄家、上村364户居民中,有153户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2000元以下。

傍晚时分,我来到我的扶贫对象欧阳绪珍家,正赶上他干完农活回家。70多岁的欧阳绪珍20世纪70、80年代一直担任村支书,被村民尊称“老支书”,是勾蓝瑶文化的传承人,一直在做勾蓝瑶文化记录。

老支书一说起勾蓝瑶文化便滔滔不绝。他介绍这里不但风景优美,而且还有瑶寨独有的奇特风俗——洗泥节。洗泥节是勾蓝瑶特有的民俗,源于洪武招安后施行的民族土地政策,村寨里洗泥节仅次于春节,热闹非凡,而且习俗保留完整,观赏性和参与性强,是不可多得的特色文化旅游资源。

老支书一席话,让一直困扰着我的难题迎刃而解:包装“洗泥节”,以民俗文化体验撬动乡村旅游,使其成为勾蓝瑶寨旅游的突破点。

唇枪舌剑为旅游

2015年3月5日 星期四 小雨

今天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勾蓝瑶寨旅游规划通过了。县里正式成立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指挥部,组建了工作班子,由我兼任指挥长。

旅游是一个产业,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如何构建老百姓的利益共同体?今天指挥部召开会议商讨,整整讨论了一天。

我提出要以村委会、老百姓为主来搞旅游,把整个景区范围内的800多亩土地进行流转,发展村级股份制集体经济。“且不说股份制集体经济,这几百亩土地的流转就是大难题。”作为副指挥长的县人大副主任欧阳萍、副县长谭美池、兰溪瑶族乡党委书记何娟都认为这种模式行不通。

要想发展旅游,就要保护好古村,禁止在古村里建房。因为建房破坏了古村的生态,旅游就发展不起来了。“老百姓祖祖辈辈在村里建房,现在突然不让建,老百姓肯定不答应。”参会的村支书欧阳明俊也提出反对理由。

是重民生让村民建房,还是重发展保护古村?争论中,两种观念激烈碰撞,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唇枪舌剑,相持不下。尽管一天的争论没有得出最终的结果,但以村委会为主导,组建勾蓝瑶寨旅游公司包装洗泥节,打造“洗泥宴”带动老百姓发展旅游基本达成共识。

看准了就试,我们必须敢当吃螃蟹的人。

瑶民吃上“旅游饭”

2015年12月30日 星期三 阴

家家吃上“旅游饭”,这不仅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也是村民的渴望

今天刚上班,就得知勾蓝瑶寨获批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一年的辛苦没有白费,勾蓝瑶寨正式成为旅游景区了。

虽说创建3A只花了一年的时间,但创3A的过程并不简单。回想一年的创建工作至今仍记忆犹新:我与乡镇、村工作人员挑灯夜战布置洗泥节现场,首届洗泥节瑶寨游客至少有3万,仅洗泥宴就摆了28桌,表演了两场,进村的车子排了5里路一直排到棠下村,指挥部成员欣喜若狂,这种喜悦难以言表。洗泥节的初战告捷让我萌生一种新想法:将勾蓝瑶寨的女性文化与江永女书南北呼应,打造出“一园一寨”女性文化精品路线,为“三千文化”旅游锦上添花。

农业、水务、交通、民委、林业等单位十分给力,他们积极响应指挥部的安排,为村里修缮了盘王庙、风雨桥古建筑,新建了游客服务中心、休闲观光园步道。各个界别的政协委员各显其能,鼎力相助,有钱的出钱,有技术的出技术。文教卫委的委员手把手教村民排练洗泥宴、城堡迎宾、洗泥祈丰、勾蓝相亲会等民俗旅游节目。经科委找厨师到瑶寨教村民厨艺,为村里规划和指导产业,教村民搞农产品选果和夏橙入园采摘。洗泥节唤醒了村民的参与热情,让更多的村民尝到了甜头,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www.xing528.com)

突然想起一句话:要处理好自助与帮扶的关系,群众是主体,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让“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

旅游火了“勾蓝瑶”

2016年12月30日 星期五 晴

下午,在村里遇到老支书欧阳绪珍,他笑着告诉我,最近来村里旅游的人真不少,几家农家乐都爆满,自己的演出也特别多,一家四口都在民俗表演队,一人一场补贴50元,收益可观。

村里的民俗表演合作社成员白天下地劳作,晚上上台表演。仅此一项,每年能为瑶寨带来40多万元的收入。经过几年的发展,乡村旅游给老百姓带来了经济效益,人均年收入两年翻番,勾蓝瑶寨脱贫目标基本实现。

得天独厚的好风景和独一无二的民俗文化,是勾蓝瑶寨核心旅游资源和宝贵财富。勾蓝瑶寨先行先试,村里成立旅游公司,村民以民居、土地入股,村民变“股民”,家园变景区,创建了“政府引导、集体经营、市场运作、村民参与”的乡村旅游扶贫新模式。

一年间,从全市美丽乡村现场会到全省旅游扶贫推进会,再到全国扶贫现场调研会陆续在勾蓝瑶寨召开,勾蓝瑶寨旅游扶贫模式在全省乃至全国得到了推广。

黄六元今天到小惠家计划着排练上市春节联欢晚会的节目,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这个曾经让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村里老单身,已经成为民俗表演队的主要演员。看到他的变化,我心里有着说不出的高兴

老支书乔迁新居

2019年10月18日 星期五 晴

今天,是老支书欧阳绪珍乔迁新居的大喜日子。我带着指挥部及扶贫工作队的人员一起前往道喜。

其实,异地搬迁的新房去年就建好了,但迟迟没有村民愿意搬进去住。在这件事情上,一向思想开明、支持村里工作的欧阳绪珍竟与村民结成“统一战线”。前阵子,老支书75岁生日,我和乡镇干部、村干部一起去给老支书祝寿,也顺道把他那位当校长的女婿一起请回来做老支书的工作,在大家的开导下,老支书终于同意搬到新村住。

勾蓝瑶寨的异地搬迁是为了保护文化生态,将旧房腾空后把勾蓝瑶的文化根脉通过生态博物馆的形式表现出来。老支书乔迁新居,不仅是老支书家的大喜事,也是全村的大喜事。“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老支书德高望重,他带头搬家为村民带了好头,异地搬迁工作由此打开局面。老支书是村里的文化传承人,传承勾蓝瑶文化一直是他渴望做好的事情。他的旧房腾空后,将作为女工、染布、绣花、织带的文化传承室,而老支书也将作为传承人来打理传承室,把勾蓝瑶文化传给年轻人。

其实,村里的喜事还不止这一件。今年9月勾蓝瑶寨如愿被评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10月升级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勾蓝瑶寨迎来了飞速发展期,先后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国家4A级景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国家森林乡村”等七项国家级荣誉。

瑶寨明天会更好

2020年4月10日 星期五 晴

今天,我与长沙规划设计院开了4个多小时的视频会议,讨论厅地共建勾蓝瑶寨文化生态博物馆建设方案,细化到每一栋房屋如何使用、文物古迹如何利用、民俗非遗如何恢复等,力求创新和发展生态博物馆的理念。在我看来,只有在古民居发挥最大优势时,勾蓝瑶寨才有破茧成蝶的机会。

半年前,县委、县政府向省文旅厅党组递呈建立生态博物馆的请示,引起了省文旅厅和省文物局的高度认可。几天前,厅地共建勾蓝瑶寨生态博物馆的方案在省厅得到通过。

生态博物馆将多角度呈现勾蓝瑶寨自然与文化资源,打造全国文物保护利用和文旅融合新样本。它将在深山中展现出一条绚丽的“彩虹”,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我相信勾蓝瑶寨的保护和发展也将推向新高度,迎来第三次腾飞。

初心即永远,前路无涯,永不停歇。六年驻村扶贫工作中的点点滴滴虽很平淡,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也没有耀眼的光环,但是,每一份辛勤付出背后,都是一颗初心在担当。不抛弃不放弃,人间处处有真情。我们的行动让群众改变观念,变被动脱贫为主动致富,为贫困户带来新希望和光亮,让党的温暖力量传到每一个困难群众心里。

(作者系永州市江永县政协主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