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以民生为核心关注和服务人民群众

以民生为核心关注和服务人民群众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技术革命、新一轮全球化,以及我国加速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和增长动能转换,都要求淘汰低效和过剩的产能,在创造新岗位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破坏旧岗位。最后,导致经济增速下降的人口因素,同时也彰示对特定人群予以特别关注的需要。与此同时,老年人口、进城农民工和返乡农民工,也可能遭遇收入增长速度减慢的冲击。要维护超大规模消费市场,必须采取措施保障这些人口群体的民生不断得到改善。

以民生为核心关注和服务人民群众

中外发展经验都表明,经济增长并不会自动实现发展成果的充分和均等分享,现实中也不存在随着经济总量扩大,收入分配状况可以自然而然得到改善的所谓“涓流效应”。同样地,庞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和超大规模消费市场也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也不会一劳永逸地得到保持和不断壮大,而是在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充分分享的结果,也就是要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阶段,在人均收入提高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因素,对中等收入群体的稳定和持续扩大提出新的挑战。

首先,劳动力市场初次分配机制对于收入分配状况改善的效应减弱。在高速增长阶段,劳动力市场的逐步发育推动了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就业的扩大,城乡劳动者通过更加充分地参与经济活动,从整体工资性收入的增长改善中获益。随着2010年之后劳动年龄人口增长逐年减少,出现了经常性的劳动力短缺,相应推动了工资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提高普通劳动者和低收入家庭的收入。随后,当经济增长速度下行成为新常态时,上述两种效应都会减弱,劳动力市场初次分配不再能够产生期望的收入分配改善效果。

其次,技术变革和产业调整会给部分劳动者及其家庭带来冲击。新技术革命、新一轮全球化,以及我国加速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和增长动能转换,都要求淘汰低效和过剩的产能,在创造岗位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破坏旧岗位。虽然不再应该为了保护岗位而给低效产能留下生路,然而,在转岗中面临困难的劳动者及其家庭,需要在充分覆盖的社会保障框架中得到保护,从而使居民的基本消费不至因这些必要的调整而降低。(www.xing528.com)

最后,导致经济增速下降的人口因素,同时也彰示对特定人群予以特别关注的需要。人口老龄化加速和可供转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减少,提高了制造业的劳动力成本,减慢了人力资本改善速度,产生了资本报酬递减效应,也缩小了通过重新配置劳动力提高生产率的空间,其结果便是潜在增长率的下降。与此同时,老年人口、进城农民工和返乡农民工,也可能遭遇收入增长速度减慢的冲击。要维护超大规模消费市场,必须采取措施保障这些人口群体的民生不断得到改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