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

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

时间:2023-1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究其原因,正是由于老师眼中只有学科的教学任务和教学成绩,却丢掉了活生生的人。教师在教学中,有责任引导和启发学生做好自己的人生选择,让学生无论是在现在还是在将来,都过得有尊严、有意义、有幸福感。

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

我们认为,在学科教学中,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成绩的提高,这些都很重要,但是这一切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学生的健康、幸福、尊严和个性的发展以及内心的自由。的确,在现有的体制下,追求分数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以牺牲儿童的健康、幸福、品行为代价来换取所谓的高分。那样做不仅得不偿失,也会使分数异化,变成毫无价值的东西,最终造成对人性的扼杀。对教师而言,至关重要的就是学会尊重和宽容。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素质不一样,个性和兴趣不一样,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不一样,追求和理想也不一样,教师在鼓励或要求每个学生都学好学科内容(考高分)的同时,一定要尊重和宽容那些学得慢的,甚至根本学不了的、没有兴趣学的学生。课堂上老师往往声嘶力竭,可不少学生无动于衷。究其原因,正是由于老师眼中只有学科的教学任务和教学成绩,却丢掉了活生生的人。我们的教学除了成绩和升学,难道就别无所求了吗?我们究竟给了学生什么?让我们来看看家长和企业的说法。

一位家长说:“我的孩子已经两次进入高考补习班了,不知这次高考能否成功。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家长费尽了心血,家庭生活再拮据,都会尽一切办法供孩子读书。我的孩子也不是不用功,从上学开始,他几乎没有多少休息的时间,特别是进入高中后,孩子几乎没有一天休息过。我们觉得供孩子读书很苦,而孩子觉得更苦,但考不上大学,这么多年的辛劳岂不是白费了吗?邻居家的孩子高考失败后便开始工作,他所学的知识对他的生活和工作没有任何帮助。其实,如果孩子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对他本人的生活和工作有价值,我们也就不再要求孩子一定上大学了。现在学习的知识只是对考大学有用,对孩子的生活和工作没用,所以,如果孩子考不上大学,我们一家的努力都前功尽弃了,孩子也变成了一个‘废人’,我们心不甘哪……”

一位企业人事经理说:“这几年做企业人事工作,我感触最深的是应聘的人似乎‘满腹经纶’,却一无是处。他们只会做题、应付考试,或者复述书本上的东西,一旦遇到实际问题就不知道如何解决了。换言之,他们既没有‘活学’,更不会‘活用’,知识对他们来说实际上是一种负担。另外,几乎所有应聘人员的动手操作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都很差,更不用说创新能力了。在已经录用的员工中,我们还发现他们缺乏必要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学历越高、毕业学校的名气越大,问题越突出。众所周知,员工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甚至高于员工的业务能力。至于这些员工的生活能力就更差了,大多数的年轻员工不会生活,也不懂得去生活。生活没有情调,更没有品位。总之,为了我们事业的发展,也为了营造企业文化,我们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精力去重新塑造他们,这种塑造几乎从零开始。造成这些问题的因素或许有很多,但学校教育需要承担的责任应是最大的。所以,我们呼吁各级学校调整教育目标,改变教育方式、教育内容和评价标准,为社会培养出真正有用的人。”(www.xing528.com)

教师在教学中,有责任引导和启发学生做好自己的人生选择,让学生无论是在现在还是在将来,都过得有尊严、有意义、有幸福感。如果没有这样的担当和意识,那么,教师越努力,就越可能误导学生。正如傅树京教授所指出的,教育的真谛在于:“首先,教育应该让学生有价值感。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在这种活动中,知识、技能的传授固然重要,但教育最本质的内在性是养成学生强烈的价值感,让他们变成有意义、有价值的人。当教育不能使学生产生价值感时,这样的教育就违背其初衷了。其次,教育最核心的价值是要让学生对未来充满希望。当学生早上醒来时,他期盼来到学校;当学生走在上学路上时,他期盼坐在教室里;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学习会帮助他渡过难关;当学生产生疑问时,学习会帮助他解决问题。再次,教育应该让学生变成快乐人。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要让学生具有寻找快乐的能力,让他们有追求幸福生活的信心,产生深层的生活激情,让他们真正成为富有生活情趣的快乐人;二是应该带给学生快乐,这种快乐可以体现在评价的结果中,也可以体现在学习的过程中。既没有结果又没有过程的快乐是失败的教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