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变与忧:相生相伴的真相

变与忧:相生相伴的真相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2010年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以来,中国的经济总量占世界比重从9.2%迅速提高到2017年的15.2%,也取得了世界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以及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等地位,多年来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随着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性日益提高,既需面对更大的挑战,也无可回避地要承担更多的责任。

变与忧:相生相伴的真相

近年来,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90万亿元,人均GDP接近1万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分组,人均GDP在3956—12235美元之间为中等偏上收入国家,12235美元以上为高收入国家,这意味着我国已经临近跨入高收入国家行列的门槛。中国即将完成对中等收入阶段的跨越这个事实,并不意味着经验意义上的“中等收入陷阱”不再具有针对性。这个命题在于提示我们,行百里者半九十,一个经济体越是处在更高的经济发展阶段,面临的挑战越是前所未见,因而也愈加严峻。向上向好的变化是必然规律,成长中的烦恼则与这种变化相伴而生,也是不可避免的。

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之前,高速增长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积累和重新配置支撑。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以往的增长因素都会逐渐减弱,新的增长动能需要逐渐培育,因而长期潜在增长率趋于下降,转向高质量发展也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因此,中国经济增长从高速转变为中高速也就势所必然。理解这个道理就可以清楚地认识到,中国经济发展基本面并没有变坏,只是在更高的发展水平上必然遇到更大的挑战,一旦成功应对了这些挑战,就能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更高的发展阶段上,要素投入型的发展方式必须让位于生产率驱动型的发展方式。世界经济史表明,高速经济增长可以通过要素驱动型发展方式达到,而高质量发展只能来自于生产率驱动型的发展方式。在高速增长阶段,生产率提高的重要源泉是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根据作者的估算,在1978—2015年期间,劳动力转移带来的资源重新配置效率,对中国经济整体劳动生产率贡献率高达44%。在高质量发展阶段上,提高生产率越来越需要依靠市场主体之间的充分竞争,让生产率表现更优的企业胜出,使缺乏竞争力的企业退出。在这种优胜劣汰的选择过程中,显然不会尽是鸟语花香、闲庭信步。(www.xing528.com)

自2010年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以来,中国的经济总量占世界比重从9.2%迅速提高到2017年的15.2%,也取得了世界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以及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等地位,多年来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随着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性日益提高,既需面对更大的挑战,也无可回避地要承担更多的责任。一方面,中国经济与发达经济体之间仍然保持互补性的同时,竞争性的方面逐渐增多,遭遇来自这些经济体的更多钳制也是意料之中的。另一方面,面对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全球化逆风以及气候变化的不利因素,我国经济运行也会受到更大的干扰。所有这些风险和挑战的存在,都有不以人们的期望为转移的客观必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