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孟子精读:齐宣王与民同忧

孟子精读:齐宣王与民同忧

时间:2023-1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

孟子精读:齐宣王与民同忧

齐宣王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1〕者,未之有也。

“昔者齐景公问于晏子曰:‘吾欲观于转附朝儛〔2〕,遵海而南,放〔3〕于琅邪〔4〕,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观也?’

“晏子对曰:‘善哉问也!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春省耕〔5〕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夏谚曰:‘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6〕,吾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今也不然:师行而粮食,饥者弗食,劳者弗息。睊睊胥谗〔7〕,民乃作慝〔8〕。方〔9〕命虐民,饮食若流。流连荒亡,为诸侯忧。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从兽无厌谓之荒,乐酒无厌谓之亡。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惟君所行也。

“景公悦,大戒于国,出舍〔10〕于郊。于是始兴发补不足。召大师〔11〕曰:‘为我作君臣相说〔12〕之乐!’盖《徵招》、《角招》〔13〕是也。其诗曰:‘畜〔14〕君何尤〔15〕?’畜君者,好君也。”

【注释】

〔1〕王(wàng):拥有天下称王称帝,名词动用。〔2〕转附朝(cháo)儛(wǔ):转附和朝儛是古代的两座山。〔3〕放(fǎng):至,到。〔4〕琅(láng)邪(yá):齐国东南边境上的邑名。〔5〕省(xǐng)耕:视察耕种的情况。〔6〕豫:游闲。〔7〕睊(juàn)睊胥谗:睊睊,形容因愤恨侧目而视的样子;胥,皆、都;谗,毁谤。〔8〕慝(tè):恶也。〔9〕方:违反。〔10〕舍(shè):在郊外住下,言自责以省民也。〔11〕大(tài)师:古代掌管乐师的官员。〔12〕说(yuè):同“悦”,高兴,喜欢。〔13〕《徵(zhǐ)招(sháo)》、《角(jué)招(sháo)》:都是乐曲名。徵、角是古代五音中的二音。五音是中国五声音阶上的五个级,包括宫、商、角、徵、羽。招,同“韶”,传说舜所作的乐曲名。〔14〕畜(chù):限制,制止。〔15〕尤:过错。

【译文】(www.xing528.com)

齐宣王在雪宫召见孟子。宣王说:“有贤德的人也有这种快乐吗?”

孟子回答说:“有。人们得不到这种快乐,就会埋怨他们的君主。得不到这种快乐就埋怨他们的君主是不对的;但是作为人民的君主却不能够与民同乐,也是不对的。以人民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的人,人民也会以他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人民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的人,人民也会以他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以天下人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天下人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这样还不能够使天下归服的事,是绝对不会有的。

“从前齐景公向晏婴问道:‘我打算到转附、朝儛两座山上去游览一番,然后沿着海边向南前进,直到琅邪邑,我应该怎样做才能和过去圣贤之君的游观相比呢?’

“晏婴回答说:‘大王问得好啊!天子到诸侯的国家去叫巡狩。所谓的巡狩,就是巡视诸侯所守的疆土。诸侯到天子的朝廷朝见天子就叫述职。所谓的述职,就是报告职责内的工作。(无论是天子的巡狩,还是诸侯的述职)没有不和工作相结合的。春天视察人们的耕种,并且以此补助那些农具、种子不足的农户,秋天则视察人们的收割,并且借此帮助那些劳力和口粮不足的农户。’夏朝时的一个谚语说:‘我们的大王如果不出游,我们怎么能够得到休息?我们的大王如果不出来走,我们怎么能得到补助?我们大王的出游和闲逛,都可以成为诸侯学习的法度。’现在却不这样了:天子一出游便兴师动众,大量的粮食被耗费,饥饿的人得不到饭吃,疲劳的人得不到休息。老百姓怒目而视,都在埋怨君主,眼看就要起来作乱了。这样放弃先王的教导,虐待老百姓,大吃大喝,浪费饮食如同流水。这种流连荒亡的行为,不能不使诸侯们为之深深担忧。(何谓流连荒亡呢?)从上游泛舟而下游乐忘返这叫作流,从下游挽舟而上游乐忘归这叫作连,无厌倦地打猎叫作荒,饮酒没有节制叫作亡。古代的圣贤之君没有这种流连荒亡的行为。(该如何选择,)就由大王您自己作决定了。

“齐景公非常高兴,先在都城内作好充分的准备,然后自己到郊外住下。从此开始开仓放粮,救济那些缺衣少食的贫苦农民。景公又把乐官叫来,说:‘替我作一首君臣同乐的歌曲吧。’大概就是《徵招》、《角招》两首歌。歌词中说:‘限制君主(的物欲)又有什么过错呢?’限制君主的物欲,是爱君主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