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保民而王:孟子精读,含音频

保民而王:孟子精读,含音频

时间:2023-1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22〕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23〕土地,朝〔24〕秦楚,莅〔25〕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保民而王:孟子精读,含音频

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

王笑而不言。

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22〕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

曰:“否,吾不为是也。”

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23〕土地,朝〔24〕秦楚,莅〔25〕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王曰:“若是其甚与?”

曰:“殆〔26〕〔27〕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曰:“可得闻与?”

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

曰:“楚人胜。”

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盇〔28〕亦反其本〔29〕矣?

“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30〕皆欲藏〔31〕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32〕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王曰:“吾惛〔33〕,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34〕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35〕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36〕

“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37〕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38〕,奚暇治礼义哉?

“王欲行之,则盍〔39〕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以之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注释】

〔22〕便嬖(piánbì):左右受宠爱的人。〔23〕辟(pì):同“闢”,开辟。〔24〕朝(cháo):使之来朝见,使动用法。〔25〕莅(lì):君临统治。〔26〕殆:可能,大概,几乎。〔27〕有(yòu):通“又”。

〔28〕盇(hé):何不。〔29〕反其本:返回到根本上(以求得问题的解决)。〔30〕商贾(gǔ):行货曰商,居货曰贾。〔31〕藏(cáng):囤积,藏其货物。〔32〕愬(sù):同“诉”,申诉。〔33〕惛(hūn):同“昏”,昏乱。〔34〕放辟(pì):放荡邪僻。辟,同“僻”,指不走正路。〔35〕罔(wǎng):通“网”,张网罗以捕捉之义,犹言陷害。〔36〕轻:轻易,容易。〔37〕畜(xù):养。〔38〕赡(shàn):足,足够。〔39〕盍(hé):“何不”的合音。(www.xing528.com)

【译文】

孟子)问道:“大王您能把您十分想要得到的东西说给我听听吗?”

齐宣王笑着没有回答。

(孟子就)问:“是好吃的食物不够美味吗?轻暖的衣服不够舒适吗?艳丽的色彩不够看吗?美妙的音乐不够中听吗?还是服侍左右的近臣不够役使呢?这些东西,大王的臣子们都能尽量供给,难道您真是为了这些东西吗?”

(齐宣王)说:“不是,我不是为了这些东西。”

(孟子)说:“既然这样,那么大王十分想要得到的东西可以了解了,大王是想扩张土地,使秦国楚国等大国都来朝见您,统一整个中原地区并且安抚周围边远的外族地区。(但是)以大王您现在的所作所为去追求这样的目标,就像是爬到树上去捉鱼一样。”

齐宣王问道:“真的有这么严重吗?”

(孟子回答)说:“恐怕比这还要严重。爬到树上去捉鱼,尽管抓不到鱼,可是不会有什么后患。以大王您现在的所作所为去追求那样的目标,要是尽心竭力地去做,一定会带来后祸。”

(齐宣王)说:“您能够(把其中的缘由详细地)说给我听听吗?”

(孟子)说:“如果邹国人和楚国人交战,那么大王您认为谁会取得胜利?”

(齐宣王回答)说:“楚国人会取得胜利。”

(孟子接着)说:“这样说来,小的国家本来就不可以抵抗大的国家,人数少的本来就不可以抵抗人数多的,力量弱的本来就不可以抵抗力量强的。普天之下地方超过千里的国家共有九个,齐国所有的土地聚集起来也不过只占九分之一。用九分之一的地方去征服九分之八的地方,这与拿邹国去和楚国交战有什么区别?大王您何不回到根本上解决问题(即实现自己扩张土地,统一中国的愿望)呢?

“现在大王您如果能够发布命令,施行仁政,使天下做官的人都希望到大王您的朝廷中做官,耕田的人都希望到大王您的田地里耕种,商人都希望到大王您的市场上做生意,旅行的人都希望到大王您的国土上游历,天下各国中痛恨自己君主的人都希望到大王您的跟前来申诉。要是真能做到这样,天下又有谁能够抵挡您呢?”

(齐宣王)说:“我头脑有些昏乱,不能进一步理解您所说的道理了。希望老先生您能够从思想上多帮助我,明确地教导我。我虽然不聪明,但请让我试试看。”

(孟子)说:“没有固定的产业却能坚持一个永恒的向善的心,只有读书明理的人才能够做到。至于普通的老百姓,如果没有稳定的产业,就不会坚持一颗永恒的向善的心。如果没有一颗永恒的向善的心,那就会放荡邪僻,不守法纪,胡作非为,没有什么干不出来的。等到他们因为犯了罪,然后对他们施加刑罚,这等于是设下网罗陷害人民。哪有有仁德的国君在位却设下网罗来陷害人民的呢?所以圣明的君主规定老百姓的产业,一定要使老百姓上足以奉养他们的父母,下足以养活他们的妻子和儿女,好的年成里终身饱暖,即使是在凶岁饥年也能不至于饿死。如此以后,再要求老百姓走上向善的道路,老百姓也就容易听从了。

“现在规定老百姓的产业,上不足以侍奉他们的父母,下又不足以养活他们的妻子和儿女;在好的年成里也要终身受苦,到了凶岁饥年就免不了要饿死。这样的情况下,连救活自己的性命恐怕都做不到,哪有空余时间去讲求礼义呢?

“大王您既然想实现统一天下的大业,那么何不回到根本上来解决问题呢?在方圆五亩大的宅院中,周围栽上桑树,那么五十岁以上的人就有丝绵袄可穿了。鸡和狗猪之类的家畜,不要耽误它们繁殖、饲养的时间,那么七十岁以上的人就有肉可吃了。百亩大的田地,如果能够得到及时耕种,几口人的家庭就不会挨饿了。认真地搞好学校教育,反复向人们阐明孝敬父母、尊敬兄长的道理,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肩挑背负地在道路上艰难行路了。七十岁以上的人穿着丝绵袄,吃着肥肉,普通老百姓不会挨饿受冻,这样还不能使天下归服而称王,是绝对不可能的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