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重视礼仪:《孟子精读(含音频)》为您解析

重视礼仪:《孟子精读(含音频)》为您解析

时间:2023-1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重、注重、重视;仪,礼仪礼节。税,通“脱”;冕,礼帽。

重视礼仪:《孟子精读(含音频)》为您解析

12.5 孟子居邹,季任〔1〕为任处守,以币交,受之而不报。处于平陆,储子〔2〕为相,以币交,受之而不报。他日,由邹之任,见季子;由平陆之齐,不见储子。屋庐子喜曰:“连得间〔3〕矣。”问曰:“夫子之任,见季子;之齐,不见储子,为其为相与?”

曰:“非也。《书》曰:‘享多仪〔4〕,仪不及物曰不享,惟不役〔5〕志于享。’为其不成享也。”屋庐子悦。或问之。屋庐子曰:“季子不得之邹,储子得之平陆。”

【注释】

〔1〕季任:任国国君的弟弟。当时任君到邻国去朝会,季任留守,代行政事。〔2〕储子:齐国宰相。〔3〕间:毛病,差错。〔4〕享多仪:享献最重要的在于礼仪。享,享献;多,以……为重、注重、重视;仪,礼仪礼节。〔5〕役:役使,驱使。

【译文】

孟子在邹国居住的时候,季任正在任国代理政事,季任派人送礼物来想(和孟子)交朋友,(孟子)收下了礼物却没有回报。(孟子)在平陆居住的时候,储子正担任齐国的相国,派人送礼物来想(和孟子)交朋友,(孟子)收了礼也没有回报。后来,(孟子)从邹国到了任国,拜见了季任;从平陆到了齐国,却不拜见储子。屋庐子高兴地说:“我发现先生您的错误了。”就问道:“先生您到了任国,拜见了季任;到了齐国,却不拜见储子,是因为储子只是个相国吗?”

(孟子)说:“不是的。《尚书·洛诰》上说:‘享献最注重的是礼节,如果礼节不到位,礼品再多都叫没有享献,因为享献的人没有把心意用在享献上。’(我没有拜见储子,)是因为他的享献不能成其为享献啊。”

屋庐子听了很高兴。有人问他这件事,屋庐子说:“季任(因为代行国政,)不能亲自到邹国去,而储子(作为相国)应该亲自到平陆去的。”

12.6 淳于髡曰:“先名实〔1〕者,为人〔2〕也;后名实者,自为〔3〕也。夫子在三卿〔4〕之中,名实未加于上下而去之,仁者固如此乎?”

孟子曰:“居下位,不以贤事不肖者,伯夷也;五就汤,五就桀者,伊尹也;不恶污君,不辞小官者,柳下惠也。三子者不同道,其趋一也。一者何也?曰,仁也。君子亦仁而已矣,何必同?”

曰:“鲁缪公之时,公仪子〔5〕为政,子柳〔6〕子思为臣,鲁之削也滋甚〔7〕。若是乎,贤者之无益于国也!”

曰:“虞不用百里奚而亡,秦穆公用之而霸。不用贤则亡,削何可得与?”(www.xing528.com)

曰:“昔者王豹处于淇,而河西善讴〔8〕;绵驹处于高唐,而齐右善歌〔9〕;华周杞梁〔10〕之妻善哭其夫而变国俗。有诸内,必形诸外。为其事而无其功者,髡未尝睹之也。是故无贤者也,有则髡必识之。”

曰:“孔子为鲁司寇,不用,从而祭,燔肉〔11〕不至,不税冕〔12〕而行。不知者以为为肉也,其知者以为为无礼也。乃孔子则欲以微罪行〔13〕,不欲为苟去〔14〕。君子之所为,众人固不识也。”

【注释】

〔1〕先名实:先,重视;名,声誉、名誉;实,事功、功业。〔2〕为人:为着济世救民。〔3〕自为:为着自己,有独善其身的意思。〔4〕三卿:卿分为上卿、亚卿、下卿,合称三卿。这里指地位高贵。〔5〕公仪子:指公仪休,鲁国的博士,曾任鲁国宰相,政治上颇有声望。〔6〕子柳:即泄柳,曾做过鲁缪公的卿。〔7〕滋甚:滋,滋长、增长;甚,更、严重。〔8〕王豹处于淇(qí),而河西善讴:王豹,卫国一位擅长歌唱的人;淇,卫国水名;河西,卫国在黄河西面,所以称“河西”。〔9〕绵驹处于高唐,而齐右善歌:绵驹,齐国一位擅长歌唱的人;高唐,齐国西部县邑;齐右,高唐在齐国西面,西往右,故称“齐右”。〔10〕华周杞梁:莒国人,华周又叫华旋,杞梁又叫杞殖,皆战死。〔11〕燔(fán)肉:又名胙肉,是宗庙的祭肉。古代天子和诸侯举行祭祀后,余下的燔肉按规定赐给同姓之国和大夫等官员,表示大家“同福禄”。〔12〕税(tuō)冕:脱掉礼帽。税,通“脱”;冕,礼帽。〔13〕以微罪行:背着小的罪名上路。〔14〕苟去:不合原则地、随意地离去。

【译文】

淳于髡说:“重视名誉功业的人,是为了济世救民;不重视名誉功业的人,是为了独善其身。先生您身居齐国的三卿的高位,但是上辅君主、下安百姓的名誉和功业都还没有建立就辞职而去了,仁德的人本来就是这样的吗?”

孟子说:“身居低下的地位,不以自己贤人的身份侍奉不贤的君主,这是伯夷;五次侍奉商汤,五次侍奉夏桀,这是伊尹;不讨厌不好的君主,不嫌弃低微的官职,这是柳下惠。三个人行为完全不同,但他们的趋向是一致的。他们的一致之处是什么?就是仁。君子只要做到仁就行了,何必要完全相同呢?”

(淳于髡)说:“鲁缪公的时候,公仪子执掌国政,泄柳、子思做臣子,然而鲁国的削弱却越来越厉害。这样看来,贤德的人对于国家毫无益处啊!”

(孟子)说:“虞国因为不用百里奚而亡国,秦穆公用了他因而称霸诸侯。不用贤德的人就会亡国,岂止是削弱呢?”

(淳于髡)说:“从前王豹居住在淇水边,河西地方的人因此都善于唱歌;绵驹居住在高唐,齐国西部地区的人因此也都善于唱歌;华周、杞梁的妻子痛哭她们战死的丈夫如此凄楚动人,以致改变了一国的风气。内在的具有什么,必然会在外面表现出来。做了一件事却没有相应的效果,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这种情况。所以现在一定没有贤德的人了,如果有的话,我一定会知道的。”

(孟子)说:“孔子担任鲁国的司寇的时候,不受鲁君信任,跟随鲁君去祭祀,祭肉也不按规定送来,于是顾不上脱掉祭祀时的礼帽就离开了。不了解孔子的,以为他是为了那点祭肉,了解孔子的,知道他是因为鲁君的无礼才离开的。孔子宁肯背着一个小罪名而离开,也不想随便弃官而去。君子的所作所为,本来就是一般人所不能理解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