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三宿出昼-孟子精读(含音频)

三宿出昼-孟子精读(含音频)

时间:2023-1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孟子去齐,宿于昼。尹士〔1〕语人曰:“不识王之不可以为汤、武,则是不明也;识其不可,然且至,则是干泽〔2〕也。千里而见王,不遇故去,三宿而后出昼〔3〕,是何濡滞〔4〕也?士则兹不悦。”

三宿出昼-孟子精读(含音频)

【原文】

孟子去齐,宿于昼。有欲为王留行者,坐〔1〕而言。不应,隐几〔2〕而卧。

客不悦曰:“弟子齐宿〔3〕而后敢言,夫子卧而不听,请勿复敢见矣。”

曰:“坐!我明语子。昔者鲁缪公〔4〕无人乎子思之侧,则不能安子思;泄柳、申详〔5〕无人乎缪公之侧,则不能安其身。子为长者虑,而不及子思;子绝长者乎,长者绝子乎?”

【注释】

〔1〕坐:古人席地而坐,有两种坐法:一种是跪坐,又叫危坐,即两膝着地,腰和股伸直;一种是安坐,即两膝着地,屁股贴着脚跟,是比较舒适的一种坐法。这里“坐而言”的坐是跪坐,下文中“坐!我明语子”的坐是安坐。〔2〕隐几(jī):靠着小桌子。隐,凭靠;几,小桌子。〔3〕齐(zhāi)宿:先斋戒一日。齐,同“斋”。〔4〕鲁缪(mù)公:即鲁穆公。缪,同“穆”。〔5〕泄柳、申详:人名,都是鲁穆公时的贤人。

【译文】

孟子离开齐国,在昼邑过夜。有个想为齐王挽留孟子的人,恭敬地坐着跟孟子说话。(孟子)不理会他,靠着小桌子打盹。

客人不高兴地说:“我先斋戒了一天,然后才敢来同您说话,而您却睡觉不听我的,今后再不敢来见您了。”(说完,起身要走。)

(孟子)说:“坐下,我明白地告诉你。从前,鲁缪公(对待子思,)要是没有人在子思身边(伺候致意),就不能使子思安心留下;要是没有贤人在鲁缪公身边,就不能使泄柳、申详安心。你替我这个长辈着想,却想不到(鲁缪公怎样地对待)子思;这是你跟我这个长辈决绝呢,还是我这个长辈跟你决绝呢?”

【原文】

孟子去齐。尹士〔1〕语人曰:“不识王之不可以为汤、武,则是不明也;识其不可,然且至,则是干泽〔2〕也。千里而见王,不遇故去,三宿而后出昼〔3〕,是何濡滞〔4〕也?士则兹不悦。”(www.xing528.com)

高子〔5〕以告。

曰:“夫尹士恶知予哉?千里而见王,是予所欲也;不遇故去,岂予所欲哉?予不得已也。予三宿而出昼,于予心犹以为速,王庶几〔6〕改之!王如改诸,则必反予。夫出昼,而王不予追也,予然后浩然〔7〕有归志。予虽然,岂舍王哉?王由足用〔8〕为善。王如用予,则岂徒齐民安,天下之民举安!王庶几改之!予日望之!予岂若是小丈夫然哉?谏于其君而不受,则怒,悻悻然〔9〕〔10〕于其面,去则穷日之力而后宿哉?”

尹士闻之,曰:“士诚小人也。”

【注释】

〔1〕尹士:人名,齐国人。〔2〕干泽:干,求也;泽,禄也。〔3〕昼:地名。〔4〕濡(rú)滞:迟留。〔5〕高子:齐国人,孟子的学生。〔6〕庶几(jī):表示希冀,大概的意思。〔7〕浩然:形容如水流浩大,不可阻止。〔8〕由足用:由,通“犹”,尚且之义;足用,足以。〔9〕悻(xìng)悻然:愤怒的样子。〔10〕见(xiàn):同“现”,出现,表现出。

【译文】

孟子离开齐国。尹士对人说:“不知道齐王不能成为商汤、周武王那样的君主,那就是不明智;知道齐王不可能,然而还是来,那就是为着贪求富贵。不远千里地来见齐王,不相投合而离开,在昼邑住了三夜才走,为什么这样滞留迟缓呢?我对这一点很不高兴。”

高子把这话告诉了孟子。

(孟子)说:“尹士哪能了解我呢?千里迢迢来见齐王,这是我希望的;不相投合而离开,难道也是我希望的吗?我是不得已罢了。我住了三夜才离开昼邑,在我心里还觉得太快了,(心想)齐王或许会改变态度吧!齐王如果改变了态度,那就一定会召我回去。我离开了昼邑,齐王没有派人追我回去,我这才下定决心回乡。我虽然这么做了,难道肯舍弃齐王吗?齐王还是完全可以行善政的。齐王如果任用我,那岂止是齐国百姓得到安宁,天下的百姓都能得到安宁!齐王或许会改变态度的!我天天都在盼望!我难道像那种气度狭小的人吗?向君主进谏不被接受,就怒气冲冲,脸上显露出不满的表情,一旦离开,非得走到精疲力竭不肯住脚吗?”

尹士听了这话以后,说:“我真是个小人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