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做好交际:孟子精读(含音频)

如何做好交际:孟子精读(含音频)

时间:2023-1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交际何心:与人交往的时候应该如何存心。

如何做好交际:孟子精读(含音频)

10.4 万章问曰:“敢问交际何心〔1〕也?”

孟子曰:“恭也。”

曰:“‘却之却之为不恭’,何哉?”

曰:“尊者赐之,曰:‘其所取之者义乎,不义乎?’而后受之,以是为不恭,故弗却也。”

曰:“请无以辞却之,以心却之,曰,‘其取诸民之不义也’,而以他辞无受,不可乎?”

曰:“其交也以道,其接也以礼,斯孔子受之矣。”

万章曰:“今有御人于国门之外〔2〕者,其交也以道,其馈也以礼,斯可受御与?”

曰:“不可。《康诰》曰:‘杀越人于货〔3〕,闵〔4〕不畏死,凡民罔不譈〔5〕。’是不待教而诛者也。殷受夏,周受殷,所不辞也。于今为烈,如之何其受之?”

曰:“今之诸侯取之于民也,犹御也。苟善其礼际矣,斯君子受之,敢问何说也?”

曰:“子以为有王者作,将比〔6〕今之诸侯而诛之乎,其教之不改而后诛之乎?夫谓非其有而取之者盗也,充类至义〔7〕

之尽也。孔子之仕于鲁也,鲁人猎较〔8〕,孔子亦猎较。猎较犹可,而况受其赐乎?”

曰:“然则孔子之仕也,非事道〔9〕与?”

曰:“事道也。”

“事道奚〔10〕猎较也?”

曰:“孔子先簿正祭器〔11〕,不以四方之食供簿正。”曰:“奚不去也?”

曰:“为之兆〔12〕也。兆足以行矣,而不行,而后去,是以未尝有所终三年淹〔13〕也。孔子有见行可之仕〔14〕,有际可之仕〔15〕,有公养之仕〔16〕。于季桓子,见行可之仕也;于卫灵公,际可之仕也;于卫孝公,公养之仕也。”

【注释】

〔1〕交际何心:与人交往的时候应该如何存心。〔2〕御人于国门之外:御,止、拦截;国门,城门。〔3〕杀越人于货:越,语气助词;于,取。〔4〕闵:通“暋”,强横。〔5〕罔不譈(duì):罔,无;譈,同“憝”,怨恨、憎恶。〔6〕比:同,一例看待。〔7〕充类至义:指把这件事提高到原则性的高度。充类,充其类;至义,极其义。〔8〕猎较(jué):打猎时,展开争夺猎物的比赛,所得猎物供祭祀之用。较,较量。〔9〕事道:以道为事,以行道为事业。〔10〕奚:为什么。〔11〕簿正祭器:先用薄书规定祭器,使之有一个定数,不再用其他地方没有保障的东西来充祭品,建立确定的制度,这样猎较这种陋习也就会自然而然地废止了。〔12〕兆:始,开头。〔13〕淹:停留。〔14〕行可之仕:有行道的可能而做官。〔15〕际可之仕:国君能对自己以礼相待而做官。〔16〕公养之仕:因国君能供养贤人而做官。(www.xing528.com)

【译文】

万章问道:“请问,同别人交往要抱什么样的心态?”

孟子说:“要有恭敬之心。”

(万章)问:“‘对别人赠送的礼物拒绝了又拒绝是不恭敬的’,为什么呢?”

(孟子)说:“有地位的人赐给的礼物,自己先这么考虑:‘他得来这些东西是合乎义的呢,还是不合乎义的呢?’然后才接受,人们认为这是不恭敬的,所以不拒绝。”

(万章)说:“请不要用言语拒绝,而在心里拒绝,心里想,‘这是他从百姓那里取来的不义之财’,用别的理由拒绝接受,不行吗?”

(孟子)说:“他以正道相交往,按礼节相交接,这样,孔子也会接受的。”

万章说:“如果有个在城外拦路抢劫的人,他以正道相交往,按礼节相交接,这样也可以接受他抢来的赃物吗?”

(孟子)说:“不可以。《尚书·康诰》上说:‘杀死别人抢劫财物,强横不怕死,(对这种人,)人们没有不痛恨的。’这种人是不必先行教育就可以处死的。殷朝从夏朝继承了这个规定,周朝从殷朝继承了这个规定,都没有废掉它。到现在这种拦路抢劫的行径更为猖獗,怎么还能接受这种抢来的赃物呢?”

(万章)说:“现在的诸侯从老百姓那里掠取财物,就像拦路抢劫一样。如果他们交往礼节搞好了,这样君子就可以接受他们的礼物,请问这又怎么解释呢?”

(孟子)说:“你认为如果有圣王出现,他将会把现在的诸侯统统杀掉呢,还是先行教育,如果仍不悔改,然后才把他们杀掉呢?我们所说的不是他自己拥有的东西他却拿走了,就是抢劫,这不过是提高到原则最高度所说的话。孔子在鲁国做官时,鲁国人有打猎时争夺猎物的习俗,孔子也去参与争夺了。打猎争夺猎物尚且可以,何况接受别人赠给的礼物呢?”

(万章)说:“那么孔子做官,不是为了行道吗?”

(孟子)说:“是为了行道。”

“行道为什么还去争夺猎物呢?”

(孟子)说:“孔子先用文书规定祭祀该用的祭物和祭器,(规定)不用别处的食物充做祭品。(猎较本为争夺别处的猎物,如此规定则争来的猎物便无所用之,这样争夺猎物之风气就可以逐渐衰灭了。)”

(万章)说:“孔子为什么不辞官离去呢?”

(孟子)说:“为了试行自己的主张。试行的结果证明足以行得通,君主却不推行,这才离开那里,所以孔子不曾在一个国君那里呆满过三年的。孔子有时是看到有行道的可能而做官,有时是因为君主对他以礼相待而做官,有时是因为君主能供养贤士而去做官。对于季桓子,就是看到有行道的可能而去做官;对于卫灵公,是他能对自己以礼相待而去做官;对于卫孝公,则是因为他能供养贤士而去做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