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流量与交易:探讨两种不同的商业模式

流量与交易:探讨两种不同的商业模式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商业价值从最粗略的角度分,只有两类,一类叫作流量模式,另一类叫作交易模式。流量模式下,还有一类特殊的模式,就是基于流量做商业变现的转化,比如豆瓣社区是很大的流量平台,就可以将豆瓣电影的用户导流给豆瓣电影日历这个产品,相当于流量与交易的结合模式,本质上仍然是广告导流,只是导给了平台内的另一个产品。陌陌也有专门的商业化部门,探索陌陌的海量用户是通过游戏还是通过直播快速变现。

流量与交易:探讨两种不同的商业模式

在做供给侧时,商业价值是不可能绕开的最后一层逻辑。当我们纸上谈兵尚未开始行动前,也要把基本的账算清楚,或者至少把预测想象中的账算清楚。

商业价值从最粗略的角度分,只有两类,一类叫作流量模式,另一类叫作交易模式。前者是传统的纯线上互联网产品常见的模式,百度搜索、今日头条这样的信息获取工具,或者陌陌、QQ这样的免费社交产品,就是典型的流量商业模式产品。后者则更像是基于传统行业的互联网改造带来的模式,比如消费品行业的淘宝和京东,出行行业的滴滴出行,餐饮行业的美团和饿了么,都是交易商业模式。

流量模式引入的商业模式通常都是广告,百度和今日头条都是如此,微信公众号和知乎的部分商业营收也是商业广告。这种模式下,对做好商业化的要求就是找到更好的广告主以及提供更精准的服务。互联网产品比地铁广告、公交车广告这类场景有天然的优势,就是可以千人千面,让每个人看到不同的广告。

流量模式下,还有一类特殊的模式,就是基于流量做商业变现的转化,比如豆瓣社区是很大的流量平台,就可以将豆瓣电影的用户导流给豆瓣电影日历这个产品,相当于流量与交易的结合模式,本质上仍然是广告导流,只是导给了平台内的另一个产品。QQ也是如此,只是会结合得更加紧密,用QQ秀、QQ空间等产品的增值服务来做流量的变现转化。陌陌也有专门的商业化部门,探索陌陌的海量用户是通过游戏还是通过直播快速变现。

在流量模式的这类产品的公司里,一般会分为主产品和商业化产品两种角色,这也是大量商业产品经理存在的原因,他们要探索用户在哪里更愿意付费,以什么形式付费。不同类型的公司,商业产品经理关注的事情也天差地别,有的公司商业化主要是广告,商业产品经理实际上就是广告产品经理;有的公司商业化产品复杂多样,实际上也可以称为商业敏感度的用户产品经理。

交易模式的产品分为两个类型,一个是平台型,一个是自营型。像网易严选、小米这样的自营型公司,在商业模式上与传统企业没什么太大的区别,所有供给环节几乎都把控在自己手里,于是商业营收就是售卖的利润。像滴滴出行和美团外卖这样的平台型公司,商业模式就复杂得多,涉及多方的利益关系,本质上依然是赚取中间的差价。

不管是流量模式还是交易模式,互联网产品的商业模式有个核心因素——要有一定的规模效应,或者在一定的阈值后,边际收益逐步增加,边际成本逐步降低,否则就会得不偿失。比如我们做一个外卖平台,模式探索清晰后,全国各大城市几乎都可以复用。但我们要做一个K-12教育培训平台,企图进入所有中小学,就会发现所有城市的教学内容、师资能力、教学设施甚至包括政府人员的观念都差异巨大,那就相当于每做一个城市,就会有固定的成本,而不会有更低的边际成本,这时哪怕对前期用户价值思考得再清楚,长期来看,商业模式还是不太成立。

我和老张的讨论

老 张:有个问题是,假设我们要创业,是基于用户价值定义产品,然后探索供给侧逻辑,看看需要什么资源,还是基于现有的资源,得到供给侧优势,然后寻找用户,再定义产品呢?

刘 飞:这没有标准的方法,其实都可以。有的人比较熟悉某个特定行业,或者有一些特殊资源,那完全可以基于它们寻找比较合适的方向;有的人发现了新的用户价值场景,能够梳理清楚供给侧的逻辑并找到相关的资源,这样也很好。(www.xing528.com)

顺序不重要,不过两个因素都要考虑周全。在常见的创业失败案例里,要么就是自诩很了解行业或者掌握了某些资源,压根儿不关心自己的产品核心价值是什么,用户需要什么;要么就是只觉得自己洞察到了用户价值,也不管自己能不能搞定最核心的功能和服务背后的供给资源。

老 张:供给侧逻辑里,到底怎么获取到画像,怎么考虑场景,怎么看需要,你介绍的方法似乎比较少。

刘 飞:这同样由于没有标准的判断方法,行业差异实在太大了。有的行业提供的是服务,缺的是服务者,那服务者的招募、管理和留存就很重要;有的行业提供的是商品,缺的是供应链能力和配送能力。在不同的服务行业里,对服务者的招募和管理又会用全然不同的方法,毕竟这些对象有各自的特点,服务场景也有很大区别。考虑到这些复杂的实际因素,我就不越俎代庖,给出明确的建议了,只是强调了一下供给侧逻辑这一重要的意识。

小作业  (试着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这可能是第一条5 G网络下的微博吧。”

——2018年11月22日晚,

小米总裁林斌发布的新浪微博

试着猜想5G时代到来后,互联网行业的供给侧可能发生哪些变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