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民营企业创业探索阶段:从草商到小型企业

民营企业创业探索阶段:从草商到小型企业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民营企业的创业探索阶段,大致是1978—1992年,整体上处于“草商”阶段。以小岗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温州个体户营业执照、股份制为标志,下层自发的制度创新推动中央政策的走向。这一阶段初期,发展较好的“个体户”“专业户”逐步发展成为小型民营企业,逐步形成了一些民营企业家,形成了中国民营企业家的最初形态。

民营企业创业探索阶段:从草商到小型企业

民营企业的创业探索阶段,大致是1978—1992年,整体上处于“草商”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社会主义新中国建立近30年,国家层面上开始重新思考国际、国内的政治军事经济格局和社会发展问题,从国家战略的角度确立了立足经济发展,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思路。经过多个五年计划和对新中国成立初期民族工业的整编,国家已经建立起了较完备的国民经济体系。在此过程中,广大农民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生活水平却没有大的改善;由于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轻工业发展较为落后,相较欧美发达国家,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还有待提高。最突出的事件是,1978年安徽小岗村的农民开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既是一种经营方式,也是所有制的调整,为个人财富的积累提供了制度空间,也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某种潜在的条件。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明确了全党的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提出社员自留地、家庭副业和集市贸易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部分,任何人不得乱加干涉。这既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也开启了个体民营经济时代。1980年8月,中央提出在国家统筹规划和指导下,实行劳动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方针,将发展个体经济作为解决就业的一条途径,提出鼓励和扶植城镇个体经济的发展。1980年8月9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成立了全国第一家个体劳动者协会;12月,温州发放第一批个体工商营业执照共计1844户,个体户章华妹领取了中国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工商证字第10101号。1981年底,全国个体工商户首次突破100万户。党的十二大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改革指导方针,鼓励和支持劳动者个体经济作为公有制经济的必要的有益的补充。1984年1月,邓小平南方谈话后,决定开放14个沿海城市。受此驱动,很多人“下海”从商(新中国成立后共有三次下海经商浪潮,这是第一次,其后两次分别发生在1987年和1993年),该年被称为公司元年。股份制企业试点全面开展则是1992年,这意味着真正意义上的公司的成型,这是我国经济体制上的重大突破。第二次宏观调控的1986年是“七五”计划的开局之年,各地要求加快经济发展的呼声很高,在这一年的12月5日,中国个体劳动者协会在北京成立。从此,数以千万计的城乡个体劳动者有了自己的全国性组织。兴起于1984年的乡镇企业在1986年发展壮大,可谓异军突起。1986年底,乡镇企业的总数已经发展到1515万家,劳动力近8000万,向国家缴纳税金170亿元,实现总产值3300亿元,占全国总值的20%,“五分天下有其一”的格局悄然出现。而乡镇企业只不过是个体民营经济的变异。1987年,《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颁布。党的十三大提出了建立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即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经济运行机制,第一次公开明确地承认民营经济的合法存在和发展,并提出党对民营经济的基本政策是鼓励、保护、引导、监督和管理。中国民营企业(个体民营经济)迎来了第一次高峰期。民营企业发展的这一轮高峰期是在计划经济的框架内受益于政策取得的。

1988年全国人大七届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确定了民营经济的地位,进一步促进了民营企业的发展。但两年的经济过热,催生了通货膨胀。基于此,中央治理整顿,实施第三次宏观调控,采取紧缩财政政策和紧缩货币政策的“双紧”政策,严重通货膨胀被迅速有效地抑制,但中国经济增长也陷入了一年多的滑坡,市场疲软。民营企业在经济政策和政治环境双重影响下,受到沉重的打击,跌入低谷。(www.xing528.com)

这一时期,由于计划经济体制并未取得突破,中央通过政策鼓励民营企业的发展;民营企业家的称谓尚未出现,出身草根的他们被称作“草商”,因而在这个时期也是民营企业的“草商”阶段。这种特性决定了民营企业者借助个人的胆识、魄力,发觉商机,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敢闯敢干。以小岗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温州个体户营业执照、股份制为标志,下层(农民、个体户)自发的制度创新推动中央政策的走向。当这种自发的经济行为牵涉政策、法律、理论的空白时,则为中央的决策提供可研究和探讨的问题,使中央作出政策取向的改变或更正。

这一阶段初期,发展较好的“个体户”“专业户”逐步发展成为小型民营企业,逐步形成了一些民营企业家,形成了中国民营企业家的最初形态。这时的民营企业家一般不具有现代经营条件,也不具有先进管理思想,民营企业家的生存主要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经营着自认为具有市场潜力的产品。他们的心理活动常常是矛盾的,既要面对意识形态的激烈争论,又要面对现实市场的残酷竞争,常常会扮演一些扭曲变异的角色,不断地进行判断、选择,其磨难与痛苦也是常人无法体验的。1987年后,中国民营企业迎来了第一次大规模发展时期,在整个国民经济还处于“短缺经济”的条件下,中国的民营企业凭借低廉的劳动力成本、灵活的运行机制、快速的决策机制和合理的分配机制等优势,利用市场的不健全和管理的不规范,寻找行业结构的空白点,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民营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民营企业家日益增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