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好老大贾锡良善于抓住商机,驾驭四面风助力现代货运信息企业

好老大贾锡良善于抓住商机,驾驭四面风助力现代货运信息企业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那整个经济社会改革就是它的“四面风”;贾锡良就是“会驶四面风”的好老大,善于抓住商机,看风使蓬,轻舟破浪,勇往直前。于是,贾锡良又看准这个“四面风”拉满蓬,乘风势,联盟几位有货运托运实践经验的朋友以及他的儿子小贾一道策划了一个“大手笔”,把一个“小本经营”的服务部转向现代货运信息企业迈进。目前,温州各县市及毗邻地区联托运信息网点,与“货运信息中心”联网的已有 400 多家。

好老大贾锡良善于抓住商机,驾驭四面风助力现代货运信息企业

俗语云:好老大会驶四面风。如果把贾锡良的“货运信息”比作一支航行在“市场经济”大海里的小船。那整个经济社会改革就是它的“四面风”;贾锡良就是“会驶四面风”的好老大,善于抓住商机,看风使蓬,轻舟破浪,勇往直前

1985年,温州地区的农村,继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掀起大规模的乡镇企业所有制改革热潮,即改集体所有制为股份合作和私营、个体所有制,其声势之大、力度之强前所未有,波及社会各行各业,大大推进了城乡生产力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发育。骤然形成“小商品大市场”的蓬勃形势。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以“流通”服务为明显特征的交通运输行业,也随之先后出现相适应的承包、股份、私营、个体所有制性质的社会货运车辆。特别是1992年“南巡谈话”之后,温州市场日益发展,社会车辆与日巨增。在货增车增的情况下,一个几个人经营的小小“服务部”根本不适应市场需求了。于是,贾锡良又看准这个“四面风”拉满蓬,乘风势,联盟几位有货运托运实践经验的朋友以及他的儿子小贾一道策划了一个“大手笔”,把一个“小本经营”的服务部转向现代货运信息企业迈进。采用股份制的形式,自筹资金,选中具有车货集散优势的 104 国道温州过境段这个风水宝地,开辟以货运信息为依托的货运信息交流中心,带动将军桥一带的托运行业,得到当地政府和交通管理部门的支持,近几年,逐年加大投入,投资近百万元,扩大规模,改善设施,提高服务品位,货运信息服务的“蛋糕”越做越大。

当你来到104国道温州过境线将军桥路段,展现你面前是;一座新兴的货运城悄然崛起。2万余平方米的停车场,几百辆货车有序排列,沿街托运网点棋布。确如中央电视台一位记者报道称赞那样“温州货运一条街”的繁华景象。

走进“货运一条街”的龙头企业——“货运信息交流中心”的大厅,只见得客商云集,人头攒动,宽敞的信息交流大厅,大型电子显示屏不停地向货主、车主传递全国各地最新发生的货物运输信息,为需求者提供服务。一位欲从丽水发货到天津的货主,在电子屏前聚精会神的寻找合适信息,不等几分钟,他欣喜如愿,当即向营业台报告意向,与车主谈好条件,签好成交合同。接着,由营业人员提供“一条龙”全程服务∶办理好所有的手续,全部过程仅十几分钟。(www.xing528.com)

现在的“货运信息交流中心”,占地近2万平方米,81名职工,半数是大学大专文化,实行计算机电脑操作管理。信息中心没有一辆自己的车,没有一件自己的货物,它以“为车配回货,为货调便车”为服务宗旨,靠信息牵动,已成为货、车业主、托运部三者之间沟通的纽带。目前,温州各县市及毗邻地区联托运信息网点,与“货运信息中心”联网的已有 400 多家。外省百余个大中城市的货运专线与该中心联网配载。经营面除台湾以外,全国各地都有发车,1998年向香港也发了车。每天进出货运车辆300 多辆,日进出货物达 2000多吨,其规模之大,堪称全国之最,人们称它是建在“无形空间”中的货运大市场。

据行家估算,如此规模货运企业,若靠国家投资创办,需要 2200辆货车,3000余名驾驶员,30亩土地,5000平方米附属用房,没有3.5 亿资金,600名管理人员,怕难以开张。而他们才花了不到100万元钱,用80多个人,利用灵活机制、巧妙经营、高度效率,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98年8月,长江流域遭受特大洪灾,温州、平阳、苍南等地生产的编织袋等成了抗洪急需物资,怎样以最快速度把抗洪物资送到灾区,货运信息中心很快为此搭架“信息桥”,给运送灾区物资的驾驶员发放优惠卡,一年内免费配货服务,短短的 20多天内,先后组织调配10多个省、市 200 多辆运货来温州的“回头车”,把数以千万条编织袋和大批其他救灾物资迅速送到灾区。有关人士认为,这是用市场调节手段,完成”应急任务”的生动一例。这样的“硬任务”,即使是那些较大型国有运输企业一时也难以做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