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汾酒引领清香白酒时代

汾酒引领清香白酒时代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此同时,在当时的白酒消费市场,汾酒风靡全国,以它为代表的清香型白酒占据70%左右的市场份额。这个时代不仅是汾酒的时代,更是清香的时代。紧接着,汾酒厂将全部资产划入汾酒集团,设立山西汾酒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1月6日,汾酒股份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汾酒上市,不仅成为山西省的首只上市股票,也成为白酒行业中第一只上市股票。

汾酒引领清香白酒时代

1978年12月,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做出了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决定,改革开放的序幕就此拉开。当时,白酒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白酒产量达143.74万吨,比建国之初增长近15倍。[2]

这个时候的汾酒是当之无愧的白酒老大。1979年,汾酒年产量突破3000吨,在全国白酒厂中位列第一;1985年,汾酒厂成为全国最大的著名白酒生产基地,全年产量突破8000吨,占当时全国13种名白酒产量的一半;[3]1986年,汾酒年产量突破1万吨,再创行业新高。[4]

汾酒不断更新自己的成绩,并刷新行业纪录,成为众多酒企追赶和学习的标杆。与此同时,在当时的白酒消费市场,汾酒风靡全国,以它为代表的清香型白酒占据70%左右的市场份额。这个时代不仅是汾酒的时代,更是清香的时代。

1987年6月29日新华社的一篇报道,足以说明汾酒的地位,报道中提到,杏花村汾酒在全国有四最:“一是每年的出口量最大,等于全国其他名酒出口量的总和;二是名酒率最高,达99.97%,全国每斤名酒中就有杏花村汾酒厂的半斤;三是成本最低,物美价廉;四是得奖最多。”

是年,时任汾酒厂厂长常贵明率先与山西省省直有关部门签订了“承包经营责任状”,实行“上缴利润基数定额包干,超收分成”,承包期4年。改革为汾酒发展注入了巨大的力量,并造就了一个属于它的辉煌时代。

有资料统计,1987年,茅台实现利税1391万元,五粮液2208.8万元,而汾酒实现利税8830.58万元,是茅台的6倍、五粮液的4倍。[5](www.xing528.com)

1988年,汾酒首次被评为“全国500家最佳经济效益企业”和“全国食品和饮料行业经济效益第一名”。从这一年起,汾酒连续6年获得中国白酒行业销量第一,“汾老大”由此得名。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常贵明提出实施战略大转移的决策,制定了“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经营战略:以汾酒为支柱,以汾酒厂为依托,以当地自然资源为优势,走科研、生产、加工、外贸、服务一体化,跨地区、跨行业、跨国界综合经营的道路。紧接着,汾酒厂将全部资产划入汾酒集团,设立山西汾酒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1月6日,汾酒股份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在那个年代,国有企业改革究竟是采用承包制还是实行股份制,人们对这个问题一直争论不休。然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山西省政府决定将汾酒作为股份制改革的试点,就这样,汾酒踏上了股份制改革的征程。

汾酒上市,不仅成为山西省的首只上市股票,也成为白酒行业中第一只上市股票。可以说,汾酒带动了我国白酒资本化的进程,推动了国内白酒市场的成熟发展,奠定了白酒行业快速发展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