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蛰伏深山,小酒企飞跃贫困县

蛰伏深山,小酒企飞跃贫困县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彼时,成立20余年的小小国营佛子岭酒厂藏在深山,如同蒙尘明珠,尚未引起人们的注意。要知道,霍山县的国家级贫困县“帽子”直到2012年才正式摘掉。地处深山,缺乏资金,困难重重,但在时任副厂长的倪永培的带领下,1984年,迎驾人自造了一台自动化搅拌机,这使得这家深山里的小酒厂第一次与“现代化”有了某种联系。这一年,倪永培被破格提拔为霍山县经济贸易委员会主任,兼任酿酒食品总厂厂长。

蛰伏深山,小酒企飞跃贫困县

1978年的佛子岭酒厂,如同周围的群山一样阒寂无声,那一年,其所在地霍山县的工业总产值仅3000万元。

这一年正是改革浪潮涌动之时,偏远的山区尚无异动。彼时,成立20余年的小小国营佛子岭酒厂藏在深山,如同蒙尘明珠,尚未引起人们的注意。霍山县工业上缴总税金不足100万元,在安徽省的经济版图中不值一提。要知道,霍山县的国家级贫困县“帽子”直到2012年才正式摘掉。

“设备落后,一年的销量也就几吨。”[1]1980年,现在的迎驾领路人倪永培已在佛子岭酒厂干了10年。10年前进厂时,他刚刚18岁,这个分水岭的年纪,似乎已预示了他与这家酒厂的缘分。

地处深山,缺乏资金,困难重重,但在时任副厂长的倪永培的带领下,1984年,迎驾人自造了一台自动化搅拌机,这使得这家深山里的小酒厂第一次与“现代化”有了某种联系。即使只是一台机器,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仅节省了人力时间,更提高了窖池封口质量。(www.xing528.com)

资料显示,1985年佛子岭酒厂销售额为90多万元,厂区面积62900平方米,职工116人,固定资产205.7万元。

两年后,酒类产品升级换代的潮流席卷安徽,盒装酒、瓷瓶酒纷纷面世,品牌、价格也随之提升。佛子岭酒厂紧跟潮流——第一套蒸馏系统、第一条瓶装酒生产线启动。技术裂变带来效益飞速提升,1991年,佛子岭酒厂成了全县标兵。与此同时,其“买得起,喝得惯”的品牌广告语也流传开来。迎驾的蜕变有目共睹。这一年,倪永培被破格提拔为霍山县经济贸易委员会主任,兼任酿酒食品总厂厂长。

此后几年,国企经营状况普遍不佳,佛子岭酒厂也不例外,一度濒临倒闭。其时,地方政府开始鼓励公职人员解决国企包袱。1994年,倪永培辞官再入佛子岭酒厂,再次掌舵迎驾——迎驾集团自此启航,小舢板变成了巨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