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论文创新困难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论文创新困难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论文存在的不足:第一,由于针对特色农业现代化的系统研究还不多见,论文的研究部分缺乏直接的理论支持和翔实的资料可供借鉴,在理论上创新有很大困难。二元经济论由以成立的限制条件。

论文创新困难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第一,关于我国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和路径选择研究的成果很多,但多是宏观性的、全国性的,且多数把研究对象锁定为发达地区,对于西部欠发达省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研究不够。本文选择以甘肃省特色农业现代化为研究对象,建立适合甘肃省农业现代化进程测度的动态性、区域性和适用性体系,形成对西部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借鉴意义的路径设计。

第二,把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应用于现代化理论研究,建立一个基于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分析框架,在假定土地规模不变的条件下,对甘肃特色现代农业的要素投入与产出进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争取在理论上创新。

第三,采用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熵值法等建立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不仅从时间序列上分析甘肃省农业现代化的演变趋势,而且从空间序列上分析了甘肃省各个地市的演变趋势,为甘肃省农业现代化的路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论文存在的不足:

第一,由于针对特色农业现代化的系统研究还不多见,论文的研究部分缺乏直接的理论支持和翔实的资料可供借鉴,在理论上创新有很大困难。

第二,由于影响特色农业现代化进程诸多因子的关系复杂,难以把握,限于统计数据的缺乏和相关信息获取的困难,建立科学性、可操作性的分析模型难度加大,测度的精确性和时效性可能受到影响。

【注释】

[1]本论文的研究依据是导师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西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三农”问题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04-ZD018)。(www.xing528.com)

[2]“三农”指农村、农业和农民;而三农问题则特指中国大陆的农村问题、农业问题和农民问题从而产生的社会问题,包括贫富悬殊及流动人口等。

[3]持续农业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酝酿提出的农业发展新方向,目前国际社会较为普遍认可的含义是:持续农业是一种“不造成环境退化、技术上适当、经济上可行、社会上能接受的”农业。概括地说,它是经济、社会、技术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农业。

[4]所谓“精确农业”(Precision Agriculture),指的是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连续数据采集传感器(CDS)、遥感(RS)、变率处理设备(VRT)和决策支持系统(DSS)等现代高新技术,获取农田小区作物产量和影响作物生长的环境因素(如土壤结构、地形、植物营养、含水量、病虫草害等)实际存在的空间及时间差异性信息,分析影响小区产量差异的原因,并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有效的调控措施,区域对待,按需实施定位调控的“处方农业”。

[5]二元经济结构理论是区域经济学的奠基性理论之一。刘易斯(A.Lewis,1954)较早地揭示了发展中国家并存着农村中以传统生产方式为主的农业和城市中以制造业为主的现代化部门,由于发展中国家农业中存在着边际生产率为零的剩余劳动力,因此农业剩余劳动力的非农化转移能够促使二元经济结构逐步消减。此后费景汉、拉尼斯(H.Fei & G.Ranis,1964)修正了刘易斯模型中的假设,在考虑工农业两个部门平衡增长的基础上,完善了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二元经济发展思想。这样刘易斯-费景汉-拉尼斯模型就成为在古典主义框架下分析二元经济问题的经典模型。出于对刘-费-拉模型的反思,乔根森(D.Jogenson,1967)力图在一个新古典主义的框架内探讨工业部门和农业部门的发展问题,哈里斯特和托达罗(Harrist& Todaro,1970)则拓展了发展中国家产业间的劳动力流动理论。二元经济论由以成立的限制条件。任何一个严密的理论模型都有自己的严格限制条件,二元论当然也不例外。刘易斯指明,“如果在不变的实际工资水平上可以用得到无限的劳动力,资本家的剩余就一直增加,而国民收入中每年投资的比率也在提高”,“当资本积累赶上人口,以至不再有剩余劳动力时,这个过程就必然停止。但它也可能在此之前停止”。刘易斯认为,从经济原因上分析,资本积累提前停止可能有四个原因,其中最重要的是贸易条件可能变得不利于资本主义部门。刘易斯所谓的贸易条件是指维持生计的传统农业部门和现代资本主义部门之间的经济交流关系,这“实际上是工农业关系问题”,亦即传统经济和现代经济的相互关系问题。简单说来,就是,假定资本主义部门不生产食物,将会出现两种对资本主义部门不利的贸易条件,一种是:如果传统部门即农业的生产不能满足现代部门对食品的需求,从而迫使资本主义部门提高付给农民的粮价,那么必将使资本主义部门减少利润,当这种情况达到一定程度时,“生产日益增多的工业品是无利的”。另一种是,如果传统农业部门食物生产率提高,但食物价格的下降却不如生产率提高的速度,则同样会“迫使资本家把更多的产品作为工资支付给工人”,从而减少工业利润直至无利可图。

[6]路径依赖(Path-Dependence),又译为路径依赖性,它的特定含义是指人类社会中的技术演进或制度变迁均有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即一旦进入某一路径(无论是“好”还是“坏”)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一旦人们做了某种选择,就好比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惯性的力量会使这一选择不断自我强化,并让你轻易走不出去。第一个使“路径依赖”理论声名远播的是道格拉斯·诺思,由于用“路径依赖”理论成功地阐释了经济制度的演进,道格拉斯·诺思于1993 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7]外部性(externality)指由于市场活动而给无辜的第三方造成的成本。或者换种说法:外部性就是指社会成员(包括组织和个人)从事经济活动时,其成本与后果不完全由该行为人承担,也即行为举动与行为后果的不一致性。外部性又可称为溢出效应、外部影响或外差效应,指的是一个人或一群人的行动和决策对另一个人或一群人强加了成本或赋予利益的情况。经济外部性是经济主体(包括厂商或个人)的经济活动对他人和社会造成的非市场化的影响。分为正外部性(positive externality)和负外部性(negative externality)。正外部性是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益,而受益者无须花费代价,负外部性是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损,而造成外部不经济的人却没有为此承担成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