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

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全员公共关系原则要做到两个方面:一是最高层的决策者必须支持公共关系工作,具备强烈的公共关系意识。二是全体员工自觉地支持、关心公共关系工作,自觉地认识到组织形象是组织的无形资产,维护好组织形象和声誉人人有责,这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

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

(一)真实性原则

真实性原则是指社会组织的公共关系工作,要以事实为基础,真实全面地传递信息,反映情况。公共关系的职能之一是通过传播和交流来树立良好的组织形象。因此,信息的真实准确就成了公共关系工作获得成功的基本前提。组织要做到信息真实准确,就要据实、客观、公正。据实,就是尊重事实,是好说好,是坏说坏,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掩饰、不夸大。客观,就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客观地反映事实,不以主观想象代替客观事实。公正,就是给公众和其他相关组织同等机会,同时对事实采取公众可接受的立场,不袒护、不推诿。

(二)互惠互利原则

互惠互利原则是指公共关系应以公众利益为导向,使公众的利益要求得到满足,谋求组织与公众的共同发展。公共关系是以一定的物质利益为基础的,但公共关系工作并非仅考虑组织利益,而是在公众利益的基准点上,以公众利益的实现和需求的满足,来获得自身的盈利与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组织与公众之间真正的沟通与合作,争取到社会各方的支持。所以说,没有互惠互利原则就没有公共关系。

★案例

越后屋“借”雨伞

日本有一家著名的衣料店名叫“越后屋”。每逢下雨时,许多没有带伞的顾客或路人,都会纷纷聚集在这家衣料店的屋檐下或店堂里避雨。此时,店员便会拿出一把把雨伞“借”给他们,让他们能早点回家。这些雨伞上都印有醒目的“越后屋”三个大字。顾客们打着伞走了,“越后屋”的名字随之传到了各处,即便有人忘了归还也无妨。借伞的人,常怀有感激之情,一买衣料就免不了想到“越后屋”。“越后屋”的名字伴随一把把的雨伞传到各处,同时,“越后屋”的情义和美誉也传到了各处。

(资料来源:蔡志刚.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www.xing528.com)

(三)双向沟通原则

公共关系强调双向沟通。一方面,组织要经常调查了解民情民意和社会舆论,以不断地调整和完善自己;另一方面,组织又要不断地将自己的有关信息对外传播,使公众认识和了解自己,从而获得公众的支持与合作,促使组织目标的实现,同时帮助决策者准确地把握形势,使政策的制定更正确。双向沟通可以消除外界对组织机构的误解,减少或避免摩擦,为组织机构创造“人和”的社会环境。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任何一个组织都必须不断地宣传自己,并对外界的信息及时做出反应,做到既有信息的传播,也有信息的反馈。

(四)长远观点原则

由于公共关系是建立互惠互利关系的过程,这个过程既包括向公众传递信息的过程,也包括影响并改变公众态度的过程,甚至还包括组织转型(如改变现有形象、塑造新形象)的过程。所有这一切,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必须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因此,在公共关系工作中,公共关系组织和公共关系人员要着眼于长远利益,只要持续不断地努力,付出总会有回报。

(五)全员公共关系原则

全员公共关系原则是指组织的全体员工都参与组织的公共关系活动,组织的每一个成员都是从事公共关系工作的人员。因此,要求组织的全体成员都要树立公共关系观念,都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参与组织的公共关系活动,并做出贡献。全员公共关系原则要做到两个方面:一是最高层的决策者必须支持公共关系工作,具备强烈的公共关系意识。二是全体员工自觉地支持、关心公共关系工作,自觉地认识到组织形象是组织的无形资产,维护好组织形象和声誉人人有责,这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