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龙虾:从外来物种到地方特色产业

小龙虾:从外来物种到地方特色产业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中国而言,小龙虾属于一种非本土的外来物种。小龙虾现在是我国淡水水域重要的养殖种类,养殖地域遍及20 多个省市和自治区,尤其在长江中下游的湖北、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浙江等地养殖面积较大,成为了不少地区的特色产业。其中,以江苏省和湖北省的小龙虾加工产业最具代表性,两省现已成为我国小龙虾加工产品出口规模最大的省份。到2015 年,我国已形成了小龙虾的完整产业链条。

小龙虾:从外来物种到地方特色产业

我们这里所说的小龙虾,学名叫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也称红螯虾和淡水小龙虾,英文名的简称是crayfish。小龙虾原产美国南部和墨西哥北部,如今较为广泛地分布于世界各地。作为一种生长于淡水中的甲壳类动物,小龙虾在分类上隶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和螯虾亚目、螯虾科,全世界共有400 多个品种,北美洲是淡水螯虾品种分布最多的大陆,约有300种。[1]小龙虾是世界上分布面积最广、养殖产量最大的淡水螯虾。

对于中国而言,小龙虾属于一种非本土的外来物种。尽管对于小龙虾究竟是通过自然还是人为途径迁移到我国的问题还存在争议,但一般认为其是经由日本再进入我国的。据考证,小龙虾在20 世纪30 年代初由美国引种到日本,30 年代末,再由日本引种到我国的南京、滁县一带,后来通过人工养殖和自然传播等途径,逐渐扩散到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上海、浙江、广东等省市。[2]小龙虾由日本传入我国后,刚开始在南京市以及周边郊县繁衍,到70 年代,湖北省的一些湖泊和沟渠中开始发现有小龙虾繁衍。

小龙虾的生物属性决定了其自身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较大的扩展能力。无论在我国南方还是北方地区,小龙虾以其极强的生命力都能很好地适应周遭环境。以往,社会上有谣言说,小龙虾是在污水和臭水沟里长大的。实际上,小龙虾只是具备在污浊水体中生存的能力,但其生长却要求很好的水质和较好的其他环境条件。换言之,小龙虾的生存条件很低,而生长条件却很高。因此,南方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湖泊、池塘湿地星罗棋布,江河沟渠纵横交错,对小龙虾快速进行自然繁衍十分有利。同时,由于季风气候等原因,每年这些地区又都会出现较大洪水,小龙虾于是随着洪水四处迁徙。再加上人为携带的传播,小龙虾很快遍布长江中下游南北的各个角落,并归化为我国自然水体中的一个种群。

最近十几年来,小龙虾种群繁衍的速度特别快,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一些湖泊已成为优势种群,成为我国重要的水产资源。小龙虾现在是我国淡水水域重要的养殖种类,养殖地域遍及20 多个省市和自治区,尤其在长江中下游的湖北、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浙江等地养殖面积较大,成为了不少地区的特色产业。(www.xing528.com)

从20 世纪末到2015 年,小龙虾加工产业主要是以冷冻加工、整虾的方式出口欧美等国家,甲壳素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系列产品等深加工产物的产值相对整个产业来说还不高。小龙虾加工属于劳动密集型水产业,进入壁垒比较低,投资相对较少,但回报率高,因而小龙虾加工产业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了迅速发展。加工企业的数量逐渐增多和规模不断增大,也带动了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加工业的兴起不仅推动了我国小龙虾产业的整体发展,也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快速提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其中,以江苏省和湖北省的小龙虾加工产业最具代表性,两省现已成为我国小龙虾加工产品出口规模最大的省份。这一产业也较大地带动了当地及周边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养殖、加工、销售和流动等产业链条上都吸纳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就业

国外对小龙虾加工产品的巨大需求量,是促进我国小龙虾产业兴起和发展的最初动力。江苏省大丰县在20 世纪80 年代采取了捕捉野生小龙虾的方式,并将其加工做成熟食出口销向欧美等国际市场,第一年的出口量就高达21 吨。从此,我国小龙虾产业蓬勃发展的序幕就此拉开,每年出口到欧美国际市场上的淡水小龙虾产量不断攀升。到2015 年,我国已形成了小龙虾的完整产业链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