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央企治理案例剖析:尴尬中的无奈

央企治理案例剖析:尴尬中的无奈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2009年被判决的“陈同海案”,更是央企治理缺失的体现。从中储棉事件中,就可以直接发现央企在治理中的缺陷。只有这样做,央企治理才更有可能成功。只有这样,央企治理才能实现突破性进展。在央企公司治理改革中,必须打破其政治间的博弈、产业集团间的利益链及错综复杂的个人利益链。只有这样,央企治理与改革才能破冰,才能快速达到治理的预期目的。

央企治理案例剖析:尴尬中的无奈

根据国资委公开数据显示,到2009年止,128家中央企业中只有25家进行了董事会试点工作。从2003年开始试点至今已有7年,但试点效果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连国资委“掌门人”李荣融都说:“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最大难点是公司治理。”

除了治理试点进步慢之外,在治理的过程中,还出现了很多负面的事件,如不断被报道出来的腐败案、洋贿赂、购房门、天价灯、中储棉事件等丑闻。包括中航油巨亏5.5亿元事件,最终大部分亏损也由国资委埋单。而2009年被判决的“陈同海案”,更是央企治理缺失的体现。陈同海案直接暴露出了央企治理的软肋,也说明了一个企业如果没有有效的制衡机制,对公司的高管进行制衡,很容易出问题,尤其是具备一定规模的企业更是如此。

当时,中石化原掌门陈同海作为央企“一把手”,没有受到有效的监督与约束,就如同三九集团总裁赵新先一样,最终只能落个谢幕的结局。中储棉事件也直接反映了央企在治理方面的严重缺失。一个本来只负责承担对国家棉花进行宏观调控的公司,却进口了20万吨棉花,并最终产生了近10亿元的巨亏,而且到后来连责任都分不清。棉花总公司说这是发改委的责任,而发改委却说这是企业自主经营的责任。这完全是责任制度划分不清、不健全,以及责任制度没有书面化、制度化、流程化所致,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从中储棉事件中,就可以直接发现央企在治理中的缺陷。

第一,政企不分。

第二,像中储棉这样承担着对整个国家的棉花进行宏观调控的公司,不应该介入盈利性的经营行为。这些规定必须写进发改委及类似于中储棉这些央企公司的制度中并严格执行。

第三,进口20万吨棉花,花了50亿元,竟然不是由中储棉公司管理层集体、民主地作出的决策。

第四,在国内国际棉价格飞涨时期,中储棉公司还制定出价格卖得越高,奖励越多的错误行为。

这完全是个反面的教材,客观公正地说,类似于中储棉事件不给予彻底处理,机制不给予彻底改善,会给国家财产造成更大的损失。一个最基本的要求是:一旦产生了亏损,至少要能马上分清楚谁来承担这个责任。如果出现责任都分不清楚的现象,那就说明治理的制度有缺陷,应给予健全、完善。

又如:个别央企里,有时在企业发生了巨额亏损后,对相关领导人的处罚也比较轻。其实,从公司治理角度分析,在出现巨额亏损之后,应该给予适当的处罚,反而对企业有益。在现代公司治理中,既要给管理层一定程度的激励,也要坚持有错必罚的原则。因此,央企在公司治理与改革的过程中,在这一点上可以向民营企业学习。所有犯了错或者绩效差的领导,必须全部受到处罚,包括辞退在内。只有这样做,央企治理才更有可能成功。

如果是在民营企业,不要说造成巨亏,就是业绩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老板都有可能让你下课。赏罚分明是最基本的治理准则,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好,还何谈公司治理?明确分清每个部门、每位高管的权限、义务与责任,这是企业发展的根本。离开了这个根本,再完美的战略与执行都是一句空话。在责任明确区分与承担上,民营企业家整体上确实做得不错。在现代公司治理中,要确实做到“知者善任,有章可依”。在涉及违规违纪行为上,不管涉及的是谁,都必须一视同仁,按公司规定坚决给予处理,包括降级、辞退等,这也是保证公司治理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www.xing528.com)

李荣融曾经说过:“对于公司治理这个问题不解决,我很难保证我们的企业未来一定很好。”央企必须要突破,要与国外那些公司治理相对较完善的国际企业巨头进行竞争,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这与中国企业收购外国企业后,业绩表现平平也是息息相关的。

目前,央企在公司治理中,存在严重的机制与制度缺陷,包括:

(1)央企里的高管一般都身兼多职,而且都是要职。

(2)企业的高管包括董事长及CEO,必须按公司治理的要求进行公开选拔,绝对不能再以国资委进行调任或者委派。否则,很难做到程序的公正,当然也很难建立起一个有效、高度配合的董事会了。

(3)必须解决激励与考核问题。因为央企不同于民营企业,可以以股权进行有效的激励。所以,如果不涉及国家安全或经济命脉,建议央企在公司治理与改革中,可以模仿民营企业及外国企业,大胆给予适当放权。对企业外聘来的高管,进行股权激励。同时,必须建立有错必罚的制度,当然,罚的力度也要足够。要不,罚了也白罚。最后一点就是确保执行到位!

(4)在央企公司治理中,可以学习美欧等公司治理发达的国家,切实遵循公司治理的相关程序及机制,从而真正建立一套公正的程序。在治理中,公司的各个机构都要保持其独立性与公正性。只有这样,央企治理才能实现突破性进展。当然,在倡导全方位的公开治理时,对个别涉及国家安全或经济命脉的企业,也可以放弃股权激励,改用现金激励,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5)在央企公司治理改革中,必须打破其政治间的博弈、产业集团间的利益链及错综复杂的个人利益链。只有这样,央企治理与改革才能破冰,才能快速达到治理的预期目的。

央企要想进行有效的公司治理,必须建立一套健全、完善的现代公司治理架构与相关程序、机制与流程。在治理中,关键在于坚持,坚持公司治理的所有程序,并保持程序的公正性与独立性。这是公司治理的本质与核心,离开了它,任何形式的治理改革必将流产。

当然我相信,只要进行大胆的央企治理与改革,谦虚地向那些治理相对完善的顶尖企业学习,那么,央企治理就一定会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从而为中华民族工业的伟大复兴作出巨大的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