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公司负债与资本积累问题

公司负债与资本积累问题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物价逐渐持续上升,中国企业家认定将要发生通货膨胀,并制定出相应的经营战略。学者们一直批评中国的纺织业,就是因为他们大多数深陷债务之中。赵冈认为,对信贷的依赖削弱了中国纱厂的竞争力和稳定性。

公司负债与资本积累问题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物价逐渐持续上升,中国企业家认定将要发生通货膨胀,并制定出相应的经营战略。然而,与他们的预测相反,1931年物价突呈逆转趋势,他们料定的种种结果都成为泡影。融资行为在1931年前的企业发展和其后的衰落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纺织行业一个最显著的特点是严重依赖金融机构的贷款。学者们一直批评中国的纺织业,就是因为他们大多数深陷债务之中。例如,严中平在他的经典著作《中国棉纺织史稿》中认为,尽管进口棉纱和在华外国纱厂的竞争阻碍了中国棉纺业的顺利发展,但是中国纱厂自身也存在问题,尤其是对金融贷款的严重依赖。[99]赵冈也把中国纺织厂遇到的困难归为管理不善、财务不健全,而不是缺乏关税保护或者技术落后。赵冈认为,对信贷的依赖削弱了中国纱厂的竞争力和稳定性。支付利息的负担不仅削弱了他们与财务状况良好的外国企业的竞争力,而且有时候还迫使他们宣告破产。[100]

缫丝业也是如此。在1930—1931年的调查基础上,刘大钧指出,在上海所有工业企业中,丝厂的财务状况最不稳定。许多工厂都是租赁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资金短缺的经营者经常依赖钱庄获得周转资金。在这种情况下,正如刘大钧所指出的,经营者更喜欢通过投机而获利,从而阻碍技术创新。[101]后来的学者大多同意刘的以下观点:租赁制在小规模丝厂中的流行,对该产业产生了危害。[102]

纺织企业不顾借贷的负面影响不断举债。既然以借贷为前提的业务扩张损害了纺织行业这一结论看似成立,那么我们需要追问的是,为什么这种做法如此根深蒂固?如果纺织业的商人们一直在充分利用可能的机会,那一定有什么利益使得他们不惜向银行借贷。[103](www.xing528.com)

贷款使放贷者与借贷者之间建立某种关系。要结合它们各自的体制背景和经济环境来观察纺织企业与金融机构间的这种关系。中国的纺织厂如何向银行证明它的信用良好?同样地,金融机构在向纺织业放贷时如何降低自身风险?债务合同条款是什么?纺织厂如何遵守这些条款?为回答上述问题,我研究了贷款合同,其中有形抵押品是获得贷款的先决条件。

本章分为三节。第一节,通过对长江三角洲棉纺业和缫丝业个案研究,考查工厂为什么要贷款。第二节,利用工厂纪录和债务合同档案分析贷款条款,一种是开办工厂的长期贷款,一种是提供周转资金的短期贷款。在第三节,以申新纱厂和久成丝厂为例,分析债务在这些工厂管理经营中的作用,并说明在这个时期的金融环境下,贷款制度是如何运作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