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态扶贫策略在扶贫开发中的应用

生态扶贫策略在扶贫开发中的应用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85年8月,决定退耕还林85万亩,努力建成“十大商品基地”[1],并在此基础上实施“143433”综合开发工程[2],突出生态扶贫。2015年以后,实施精准扶贫,全面落实国家《生态扶贫工作方案》,实施“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对象精准、项目精准、资金精准、措施到户精准、成效精准。

生态扶贫策略在扶贫开发中的应用

1982年1月,百色地委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精神,提出“巩固一个基础,发挥八大优势”,把粮食、蔗糖林业畜牧业水果茶叶产业生态化发展与扶贫工作结合起来。

1983年和1984年,地委行署分别召开专家座谈和“三级干部”会议,提出“靠山养山、商品生产、科学种养、以短养长、综合经营、讲求效益”生态发展路子。

1985年8月,决定退耕还林85万亩,努力建成“十大商品基地[1],并在此基础上实施“143433”综合开发工程[2],突出生态扶贫。

1987年,落实“封山育林”和“植树造林”的具体规划、措施。

1992年,实施《右江河谷经济开发带开发总体方案》,发展河谷和山区生态产业。

1996—1998年,实施生态移民工程,生态安置贫困人口4万多人,仅田林县就配套种植了八渡笋和笋、材两用竹林19.5万亩。(www.xing528.com)

1996—2010年,实施《百色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退耕22500公顷。

2011—2015年,继续实施退耕还林政策。

2015年以后,实施精准扶贫,全面落实国家《生态扶贫工作方案》,实施“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对象精准、项目精准、资金精准、措施到户精准、成效精准。

以上就是百色在政策上逐步制定和实施的生态扶贫策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