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扶贫开发与基层建设的有机融合策略

扶贫开发与基层建设的有机融合策略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党建促扶贫成效明显连樟村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一系列的党建活动。广东清远把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工作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让党员干部成为脱贫奔小康的桥梁与中坚力量,打通脱贫道路“最后一公里”,形成长效帮扶、长久脱贫机制。

扶贫开发与基层建设的有机融合策略

基层党建工作与扶贫攻坚工作密不可分。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在实施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必须树立抓基层的鲜明导向,解决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让组织体系的经脉气血畅通起来,让党支部强起来。唯有立足于贫困村基层党组织的人员情况,选配好扶贫工作带头人,打造一支攻坚克难的扶贫工作队伍,持续推进基层党建工作,才能真正实现党的建设和扶贫开发无缝对接与深度整合,进而开创扶贫、党建互动双赢局面。

★脱贫故事

广东清远:党建引领脱贫,贫困村里建起好支部

广东省清远市坚持把基层党建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引擎,把抓党建促脱贫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坚强堡垒、示范引领作用,将党建优势转化为脱贫攻坚动力,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筑牢基层战斗堡垒

连樟村地处清远英德连江口镇东南部山区,村内山多地少,经济较为落后,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守老人较多。2016年,该村被列为省定贫困村,共有63户159人建档立卡贫困户。

连樟村深陷贫困,与村内党组织软弱涣散密切相关:原有党支部班子成员不团结,再加上村集体收入薄弱,村内干部实行流动式办公,因此,整个党支部处于“空有壳子”状态,党建工作更是流于形式。在这种情况下,党支部自然得不到群众的信任。

2016年,清远市政府办公室党组牵头帮扶连樟村。2017年4月,扎实肯干的33岁退伍军人陆飞红被推选担任村党总支书记。

自此,连樟村不断推进基层党组织、村民自治与公共服务重心下移,在规范自然村村民理事会建设与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探索出“党支部提事、村民理事会议事、村民会议决事、村委会执事”的民主决策机制,不仅发挥了基层党组织在村级各项事务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更使党心与民意得以有效联结。

在筑牢脱贫攻坚战斗堡垒后,连樟村的脱贫攻坚工作全面顺利开展,往日十里八乡有名的穷村华丽蜕变为致富网红村。

党建促扶贫成效明显

连樟村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一系列的党建活动。将原本的8个党支部优化为5个,并从大学生村官、创业致富带头人中发展3名党员,吸纳10多名入党积极分子,有意识地挖掘当地青年人才,培养他们成为“带不走的扶贫工作队”,带领群众脱贫增收。比如,村内青年党员陆奕祥便牵头成立了“英德市顺达种养专业合作社”。截至2020年6月,该合作社在连樟村建起近50亩的西瓜芭乐生产示范基地,并动员22户农户(包括4户贫困户)种植。

此类热火朝天的以党建促扶贫的场景在清远是常态。三水瑶族乡新八村是典型的“老、少、穷”山区,全村共有703人,仅贫困户就有24户81人。为加快脱贫进度,该村创新开展党建工作,以党建促扶贫、强治理。(www.xing528.com)

为增强党组织凝聚力,提升基层党员带头致富、宣传与执行政策的觉悟与本领,新八村基于“党员引进项目、整合土地、筹集资金、管理基地,群众共享效益”模式,创办起南方冬枣基地。在冬枣基地初见成效后,新八村又立足于自然环境优势,成立茶叶合作社,并建立起外出务工人员党小组,分别由村党总支书记、帮扶单位驻村第一书记任组长,真正做到“党员管项目,组织管党员”,确保村内贫困户实现长效稳定增收。

打造永不撤走的工作队

作为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清远市一直在努力通过党建引领,建立起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的稳定扶持政策与机制。

仅拿龙华村来说,近年来,该村致力于吸纳优秀党员加入村党总支部,青年党员数量大大增加,人才结构明显优化。党总支部还通过鼓励党员参与扶贫项目和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提升基层党员的带头致富能力、政策传达能力。

为了打造一支永不撤走的工作队,龙华村还长期开展“八个一”活动:建强一支队伍、建成一个党群学习活动阵地、成立一支党员志愿先锋队、每月开展一次主题党日活动、建成一个红色革命历史展览室、建设一条红色教育线路、严格一套党内政治生活规范、健全一套乡村治理体系。通过该项活动,龙华村党总支部的凝聚力与战斗力大大增强。

2020年初,一场新冠肺炎疫情扰乱了所有人的生活,很多村民都为未来生计担忧。为了安定民心,集中精力战疫,龙华村党总支组织招募青年党员志愿者在路口设岗值守,得到全村党员的热烈响应。“党员先锋队”切实发挥了人民群众主心骨作用,大大安抚了惶恐的人心。

党员的优良作风,引领了积极向上的民风。2020年3月,在驻村工作队带领下,龙华村通过连线方式与20多家企业达成认购协议,将100万斤冬瓜在一周时间里分4批捐往湖北。在这次捐赠活动中,村民们还自发筹集10吨南瓜、番薯等各类农产品,与湖北人民“守望相助、共克时艰”。

如今,在清远市的每一个相对贫困村,都已实现“六个留下”,即帮扶工作结束后留下一支“永不撤走的扶贫工作队”、留下一个带动贫困户增收的产业、留下一个带动发展生产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留下一笔互助发展资金、留下一个治理有效的机制、留下一个生态宜居的美丽村庄。

(案例来源:《羊城晚报》)

★脱贫启示

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广东清远把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工作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让党员干部成为脱贫奔小康的桥梁与中坚力量,打通脱贫道路“最后一公里”,形成长效帮扶、长久脱贫机制。唯有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让群众在心服口服基础上形成凝聚力,才能全面激发群众脱贫内生动力,彻底调动群众致富积极性,真正实现让群众物质上脱贫、精神上富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