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有机融合问题的检查与解决方法

有机融合问题的检查与解决方法

时间:2023-05-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现实状态却是科学知识的形下与形上脱节,使得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只得其形”,人才培养急于求成,缺乏长远眼光,从而导致教育的功利思想浓厚,重人才培养的应用性、实用性,而忽视基础性、理论思辨性的培养,专而不博,且专而难精,缺乏人文积淀,尤其是哲学的理论素养。

有机融合问题的检查与解决方法

对部分高职院校进行调查,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课程实施方式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实施状况,发现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忽视了对学生合理知识结构的探索,对学生社会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审美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够,对专业素质的培养较重视而对学生“做人”方面的教育强调得并不多。二是人才培养重心普通不高,注重学生的操作技能的培养,注重对学生进行完整、系统的操作训练,缺乏层次性和多样性,对人文教育不够重视,高素质、复合型的教育不够突出。就通识教育实践而言,还存在管理体制问题和师资问题。由于我国一直将专业作为一个实体,各专业有各自的教师、仪器设备、学生、经费。而且专业水平既代表学校办学水平又体现教师学术水平,因此,学校将大部分精力用于专业建设,教师也致力于提高自己的专业学术水平。通识教育课程被认为是与学校、教师水平无关的课程,讲授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师得不到重视,在地位、待遇、进修机会上均不如专业课教师。

1.认识分歧

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不能有机结合的主要原因是未形成一种统一的认识,致使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关系定位存在模糊性、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关于通识教育是否就是文化素质教育、人文教育或者文理教育,如果认为是,其原因是什么,如果不是,它们的关系又是怎样的,这种种理论认识上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必然会直接影响到高等教育实践改革中如何来处理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关系,如果这些问题都解决不好,何谈实现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即便是结合了,也不过是流于形式罢了。

2.只得其形

知识分为技术性的知识、应用性的知识、原理性的知识、哲理性的知识等四个层次,由低到高,由具体到抽象,由实际操作到理论思辨,层层深入。高层次知识是对低层次知识的指导或阐释,低层次知识是高层次知识的实践和应用。其中,技术性的知识、应用性的知识和一部分原理性的知识属于科学知识的形下部分,是专业教育的主要内容;而哲理性的知识和一部分原理性的知识属于科学知识的形上部分,是通识教育的主要内容。科学知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形上与形下不可分离,形上知识为体,形下知识为用,理想状态上四个层次的知识教育应该体用一致,体和用相互配合,相互促进,这样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才能够达到有机结合。而现实状态却是科学知识的形下与形上脱节,使得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只得其形”,人才培养急于求成,缺乏长远眼光,从而导致教育的功利思想浓厚,重人才培养的应用性、实用性,而忽视基础性、理论思辨性的培养,专而不博,且专而难精,缺乏人文积淀,尤其是哲学的理论素养。(www.xing528.com)

3.壁垒森严

不同专业之间都有各自的边界,缺少沟通交流,真所谓“鸡犬相闻,而老死不相往来”;即使在同一专业内部,也被人为地将本是一体的课程体系划分成条条块块,阻断了课程之间的沟通交流,严重阻碍了良性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课程有其内在的发展逻辑,它不断遵循着“分化—整合”。

4.改革不彻底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学分制也逐渐成为热议话题,虽已成为高职院校普遍采用的教学管理制度,但仍处在探索改革之中,问题依然存在,实行的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学分制的实质就是让学生有自主选择专业、自主选择课程和授课老师、自主选择学习方式的权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