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高质量发展的综合评价及测算

中国高质量发展的综合评价及测算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中国高质量发展指数基础指标的计算与说明在各基础指标含义明确的基础上,本部分对各指标的计算方法和数据来源进行说明。

中国高质量发展的综合评价及测算

1.中国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的方法选择

本节利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对高质量发展各维度进行客观赋权的基础上得出高质量发展指数。进一步,使用BP神经网络法对已得到的测算结果进行模拟和优化,强化测算结果描述现实经济发展状况的准确性。

纵横向拉开档次法是通过最大限度地衡量在同一时刻不同系统的差异以及不同时刻各系统的总体分布状况来对各评价对象进行赋权的一种方法(屈小娥,2012),其具体逻辑为将评价对象在“横向”和“纵向”上的整体差异用总离差平方和来表示,总离差平方和最大时由基础指标在不同年份的取值所构成的矩阵的最大特征值所对应的特征向量进行归一化处理后的值即为各基础指标的权重系数。使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的优点是通过最大化数据集的差异,实现了指标在不同维度上的可比性,对高质量发展指数的时序变化能够进行准确的描述。

BP神经网络法是通过模拟人脑的功能进行信息处理,是一种基于误差逆传播算法训练的多层前馈网络。BP神经网络法反向传播能够不断调整网络的权值和阈值以达到网络误差平方和最小的效果,其优点是无须事先确定输入—输出模式反映映射关系,能够通过不断调整达到输出结果的高准确性。

本节将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和BP神经网络法结合起来,利用BP神经网络法对纵横向拉开档次法的测算结果进行修正,对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准确描述。

2.中国高质量发展指数基础指标的计算与说明

在各基础指标含义明确的基础上,本部分对各指标的计算方法和数据来源进行说明。需要明确的问题是:由于2001年按照不同受教育程度划分的人口数据存在缺失,本部分采用线性插值法补齐2001年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和高等教育人口占比的数据。本节所使用的数据均来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各基础指标的详细计算方法见表2。

表2 高质量发展指数基础指标计算方法

续表

3.中国高质量发展指数的测算步骤

在使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对高质量发展指数进行测算之前,需要首先对基础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具体步骤如下:首先,对基础指标进行正向化处理,这一过程主要涉及对逆指标和适度指标的正向化,而正向指标则保持不变。对于逆指标,通过取其倒数将其正向化;对于适度指标,在确定其合意区间的基础上,本节通过取该指标与合意区间内某一特定取值之差的绝对值的倒数对其进行正向化。其次,在所有基础指标均为正向指标的条件下,对各基础指标进行均值化处理,具体处理过程为将各基础指标比上该指标的平均值。通过上述过程即可得到无量纲的基础指标数据,进一步使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BP神经网络法测算并优化高质量发展指数。(www.xing528.com)

纵横向拉开档次法—BP神经网络法使用的基本步骤为:首先,利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对高质量发展各维度内的基础指标进行赋权,根据得到的权重计算出各维度指数;其次,继续使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对各维度指数进行赋权,利用得到的权重计算出高质量发展指数;最后,将原始数据作为输入变量、横纵向拉开档次法求得的高质量发展指数作为输出变量,采用BP神经网络法在控制精确度的基础上得到优化后的模拟值。

4.中国高质量发展指数的综合评价

运用MATLAB2018a得到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对高质量发展指数各维度及各维度内部基础指标的赋权,具体权重见表3。

表3 高质量发展指数各维度及各基础指标权重

续表

根据上述过程得到的各指标权重进行加权得到纵横向拉开档次法下的高质量发展指数,进一步利用BP神经网络法对得到的上述结果进行模拟和优化,优化后的高质量发展指数与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得到的结果差异较小,因此本部分只分析了BP神经网络法模拟后得到的总指数及各维度指数的时序变化,具体见图1和图2。

图1 中国高质量发展指数时序变化

图2 中国高质量发展指数各维度指数时序变化

通过对图1中我国高质量发展指数时序变化的分析可以得出,高质量发展指数在1998至2017年之间整体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具体来讲,我国整体层面上的高质量发展指数在1998至2001年以及2012到2017年呈稳定增长状态,整体增长速度表现出不断提高的趋势。在2002年到2011年这几年之间高质量发展指数的波动较大,先是从2002年的0.636快速上升至2003年的0.860,并在2004年保持这一高位,至2005年有了显著下降,高质量发展指数减少了0.1,降低至0.750,又经过两年的平稳增长在2007年上升至0.880,再次高质量发展指数在2008年快速上升至1.246,在达到历史新高后又快速下降至2009年的0.997,并在2010年有小幅上升之后继续下降至2011年的1.025。结合各分维度指数在1998至2017年的变动趋势可以看出,高质量发展指数在2003年和2008年的快速上升与协调发展是指数在这两年的剧烈变化有关,协调发展指数从2002年的0.740上升至2003年的1.786以及从上升至2007年的0.935上升至2008年的2.482,而其他维度指数表现相对稳定。

分维度指数的时序变化见图2,创新发展指数、绿色发展指数和共享发展指数均表现出较为显著的上升趋势,其中增长速度最快的是绿色发展指数,三者中增长最为缓慢的是共享发展指数;协调发展指数波动剧烈,尤其是在2002年至2011年之间其发展变化趋势极不稳定;开放发展指数则表现出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具体来看,创新发展指数持续增长,其增长速度在2009年之后显著提高;协调发展指数有较大波动,在2003年、2004年以及2008年处于高位,是高质量发展指数在2002—2005年、2008—2010年发生较大波动的主要原因,而其他年份指数的变化则较为平稳;绿色发展指数呈现不断提高的态势,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指数提高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仅在2011年出现了小幅的下降;开放发展指数呈现出1998至2008年小幅波动上升的趋势,但在2008年之后整体上缓慢下降,值得注意的是开放发展指数在2016年出现反弹,有较小的提高;开放发展指数整体呈现向上升后下降的发展趋势,指数数值的最高点出现在2008年的1.201,在此之后的部分年份虽然有小幅度的提升,但是均未超过1.201(图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