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测量经济发展成本指数优化方法

测量经济发展成本指数优化方法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测度结果显示,中国的经济发展成本指数于2002年达到峰值,之后便开始逐年下降,2016年中国的经济发展成本指数达到最低。从多年综合排名来看,天津、北京、河北、浙江、广东五省综合排名处于前五的位置,多年平均经济发展成本指数显著低于其他东部省份。从总体来看,中国的经济发展成本指数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中国在降

测量经济发展成本指数优化方法

1.测度方法

参考魏敏和李书昊(2018)两位学者的研究成果,采用熵权TOPSIS法来测度中国的高质量发展中的经济发展成本指数,具体的计算步骤如下所示:

Step 1:先将各逆指标取倒数转化为正指标,再进行标准化。

其中,i表示省份,j表示测度指标。Xij和Yij分别表示原始指标数据和标准化后的各指标值。

Step 2:计算各指标值Yij信息熵Ej

Step 3:通过信息熵计算各测度指标Yij权重Wj

Step 4:构建经济发展成本测度指标的加权矩阵R。

其中,rij=Wj×Yij

Step 5:根据矩阵R确定最优方案R+和最劣方案R-

Step 6:计算各方案与理想方案的相对距离D+、D-

Step 7:计算各测度方案与理想方案的相对接近度Ci

由上式可以看出,相对接近度Ci的取值介于0~1,且相对接近度的取值越小越优,表示相对经济发展成本越低;反之,表示相对经济发展成本越高。

2.测度结果与分析

为了能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成本进行更准确的判断,遵循由总体到个体的分析思路,先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成本进行总体分析,后再对中国各省份(不包含港澳台以及西藏)的经济发展成本进行分析。测度结果如下所示:

(1)中国经济发展成本指数的测度结果与分析

表2 2000—2018年中国的经济发展成本指数

由表2的测度结果可知,2000—2018年中国的经济发展成本指数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测度结果显示,中国的经济发展成本指数于2002年达到峰值,之后便开始逐年下降,2016年中国的经济发展成本指数达到最低。从这一测度结果可以看出,中国近些年来在降低经济发展成本方面做出了努力并且效果显著,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合理有效地降低了经济发展成本指数。接下来进一步对2000—2018年中国的经济发展成本各方面指数进行测度分析[2]:(www.xing528.com)

表3 2000—2018年中国的经济发展成本各方面指数测度结果

续表

从表3的测度结果可以看出,2000—2018年中国的经济发展成本各方面指数在不断地变化:资源成本的指数测度结果显示资源成本指数在2004年达到了峰值,之后便开始逐年下降,在下降过程中出现了小幅波动并于2016年达到了最低值;环境成本指数在2004年达到峰值,之后开始逐年下降,可知近些年来环境成本在不断下降;生态成本指数从2005年开始便逐年下降,可以看出中国在生态保护方面所做努力的效果显著;而风险成本指数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在2007—2009年指数值较高,之后便开始小幅波动,且相较于其他方面指数,风险成本指数的波动更为频繁且幅度更大,表明中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阶段中风险成本在不断变化且相比之下并无显著趋势。

(2)中国各省份经济发展成本指数的测度结果与分析

接下来对代表性年份中国各省份的经济发展成本指数测度结果进行分析,测度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代表性年份中国各省份经济发展成本指数

续表

代表性年份中国各省份的经济发展成本指数测度结果如表4所示。为了进一步了解代表性年份中国各省份的经济发展成本指数的变动趋势,下文根据中国各省份的经济发展成本指数对省份进行了排名,代表性年份中国各省份的排名及排名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5 代表性年份中国各省份经济发展成本指数排名及排名变化[3]

续表

综合分析表4与表5的测度结果,可得出以下结论[4]

首先,在东部地区的各省份中,北京、天津、河北、浙江四省的排名一直处于靠前的位置,这四个省份的经济发展成本指数相对一直处于较低水平;相反地,上海、江苏、山东的经济发展成本指数明显高于其他东部地区的省份,2018年上海的经济发展成本指数有所下降,而江苏和山东的经济发展成本指数常年处于较高水平;福建在2017年之前经济发展成本指数明显高于其他东部地区省份,从2017年开始有所下降;广东在2009年之前经济发展成本指数较低,之后便开始上升;海南从2014年开始经济发展成本指数有所下降;辽宁的经济发展成本指数在前十年较低,之后便显著升高。从多年综合排名来看,天津、北京、河北、浙江、广东五省综合排名处于前五的位置,多年平均经济发展成本指数显著低于其他东部省份。

其次,在中部地区的各省份中,湖南、江西两省的排名相对处于靠前的位置,但相比之下仍然落后于东部的众多省份;黑龙江省的排名在近几年出现了较大提升,经济发展成本指数相对大幅度下降;吉林、山西、安徽、湖北等中部其他省份的经济发展成本指数相对较高,并且排名长年处于较后的位置。综合排名结果显示,中部地区只有黑龙江省的排名进入了前十。

再次,在西部地区的各省份中,贵州、甘肃、青海、宁夏四省的排名长期处于尾部,这四个省份的经济发展成本指数长期处于较高水平;重庆市作为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从2008年起排名出现了较大的提升且综合排名较高;广西从2007年开始经济发展成本指数出现了大幅度的降低;陕西省的经济发展成本指数近几年来显著下降,排名出现了提升;四川省经济发展成本指数一直相对较低,且综合排名进入前十;而云南省从2007年之后经济发展成本指数飙升;内蒙古、新疆两省多年来经济发展成本指数波动幅度比较大,排名变化也较大。

最后,根据多年平均得分来看,排名处于前十的省份有北京、天津、河北、黑龙江、浙江、福建、广东、海南、重庆、四川,这十个省份中有七个属于东部地区、一个属于中部地区、两个属于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省份的经济发展成本指数总体较小且要明显低于中西部地区各省份;排名处于后十位的省份为山西、内蒙古、吉林、安徽、江西、河南、贵州、甘肃、青海和宁夏,其中包含五个中部地区省份以及五个西部地区省份,这一结果体现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整体表现较差。测度结果体现出在低成本视角下的高质量发展方面的表现,东部地区表现最好,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表现均较差,且部分中西部地区省份的排名常年处于较后的位置,这就要求中西部地区各省份在降低经济发展成本方面仍需不断努力。

从对表4与表5的测度结果的综合分析来看,2000—2018年中国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全国以及各省份的经济发展成本指数均在不断地变化。从总体来看,中国的经济发展成本指数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中国在降低经济发展成本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从个体来看,东部地区省份的经济发展成本指数明显要低于中西部地区省份。根据理论模型的分析,经济发展成本的差异主要是由于技术进步率的差异所造成的,由于地理位置的差异以及政策制度安排的差异,东部地区的技术进步明显要快于中西部地区,发达的技术水平能够促进经济发展成本的降低。当然,除了技术水平方面的差异,东中西部地区制度安排的差异也是对于经济发展成本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从改革开放起,东中西部地区在制度安排上就存在着明显的时间差,由于政策的倾向性,东部地区的制度供给往往要先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只要有需求就会有供给,而中西部地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没有这项权利。而且长期以来,中西部地区由于市场意识不足、思想保守,总是不能积极地进行制度变革,导致中西部地区的制度变迁总是不及东部地区。因此无论在高质量发展抑或是降低经济发展成本方面,中西部地区省份的表现总是不及东部地区省份。从测度结果来看,北京、天津、重庆作为中国的直辖市,它们的经济发展成本指数常年相对较低,这与中央长期给予的各种优惠政策具有相当大的关系。从重庆市的测度结果来看,有效的政策制度能够显著降低经济发展成本、推动低成本的高质量发展,因此中西部地区需要不断地加快制度变迁,来更好地实现经济低成本的高质量发展。总的来说,中国近些年来为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相当大的努力,在未来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急需考虑技术因素与区域制度安排差异的因素,要通过不断加快技术进步与制度变迁,形成低成本的经济增长模式,来推动促进中国的高质量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