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属性抽样:内部控制符合性测试必备技巧

属性抽样:内部控制符合性测试必备技巧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属性抽样用于内部控制符合性测试,其目的是确定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的有效程度。

属性抽样:内部控制符合性测试必备技巧

在控制测试中运用的抽样技术,一般是属性抽样审计方法。所谓属性,是指审计对象总体的质量特征,即被审计业务或被审计内部控制是否遵循了既定的标准以及其存在的误差水平。属性抽样是指被审查总体中某种质量特性发生的频率。具体地说,就是被审查的经济业务及会计资料中发生差错的频率,因此,属性抽样是一种测定总体中差错发生率的抽样统计法。属性抽样用于内部控制符合性测试,其目的是确定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的有效程度。属性抽样中,抽样结果只有两种:“对”与“错”,或“是”与“不是”。总体的特征通常为反映遵循制度规定或要求的相应水平。

6.4.1.1 属性抽样的基本概念

1.误差

一般地讲,在属性抽样中,误差是指注册会计师认为使控制程序失去效能的所有控制无效事件。注册会计师应根据实际情况,恰当地定义误差。例如,可将误差定义为会计记录中的虚假账户、经济业务的记录未进行复核、审批手续不全等各类差错。

2.审计对象总体

属性抽样时,注册会计师应使总体所有的项目被选取的概率是相同的,也就是说总体所有的项目的特征应是相同的。

3.风险和可信赖程度

可信赖程度是指样本性质能够代表总体性质的可靠程度。风险与可信赖程度是互补的,换句话说,1减去可信赖程度就是风险。例如,注册会计师选择一个95%的可信赖程度,他就有5%的风险去接受抽样结果表示的内部控制是有效的结论。在控制测试中,一般将最低可信赖程度置为90%,如果其属性对于其他项目是重要的,则用95%的可信赖程度。

4.可容忍误差

在进行控制测试时,可容忍误差的确定,应能确保总体误差超过可容忍误差时,使注册会计师降低对内部控制的可信赖程度。

6.4.1.2 属性抽样的方法

1.固定样本量抽样

固定样本量抽样是一种使用最为广泛的属性抽样,常用于估计审计对象总体中某种误差发生的比例,用“多大比例”来回答问题。例如,用这种发放估计重复支付的单据数,注册会计师最后得出的结论一般是“有95%的可信赖程度说明重复支付的单据数占总体的2%~6%”。

一般情况下,固定样本量抽样的基本步骤如下:(www.xing528.com)

(1)确定审计目的。

(2)定义误差。

(3)定义审计对象总体。

(4)确定样本选取的方法。

(5)确定样本量的大小。

(6)选取样本并进行审计。

(7)评价抽样结果。

(8)说明抽样程序。

2.停-走抽样

停-走抽样是固定样本量抽样的一种特殊形式。采用固定样本量抽样时,如果预计总体偏差率大大高于实际偏差率,其结果是选取了过多的样本,降低了审计工作效率。停-走抽样从预计总体偏差率为零开始,通过边抽样边评估来完成审计工作。注册会计师先抽取一定量的样本进行审查,如果结果可以接受,就停止抽样得出结论;如果结果不能接受,就扩大样本量继续审查直至得出结论。

停-走抽样通常由2~4组抽样单元组成。注册会计师根据既定的信赖过度风险、可容忍偏差率和预计总体偏差率,确定每组抽样单元的规模(通常使用计算机程序或表格)。注册会计师首先对第一组抽样单元实施检查,然后根据检查结果确定,是在不扩大检查范围的情况下接受计划的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水平,还是不扩大检查范围而提高计划的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水平,或者因为没有获取充分的信息确定计划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是否有保证而决定扩大检查范围。

3.发现抽样

发现抽样是固定样本量抽样的另一种特殊形式。与固定样本量抽样的不同之处,在于发现抽样将预计总体偏差率直接定为0%,并根据可接受信赖过度风险和可容忍偏差率一起确定样本量。在对选出的样本进行审查时,一旦发现一个偏差就立即停止抽样。如果在样本中没有发现偏差,则可以得出总体可以接受的结论。发现抽样适合于查找重大舞弊或非法行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