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管仲的轻重论:平抑物价的智慧

管仲的轻重论:平抑物价的智慧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管仲重视商业,但又用经济手段使商人不能垄断货物、操纵物价。由上可见,《管子》平抑物价的“轻重论”,是利用物价的涨落,国家贱买贵卖以盈利,将大量的粮食、货币控制在国库里,不使富商巨贾囤税居奇、操纵物价以掠夺人民。生产发展,就可平抑物价。

管仲的轻重论:平抑物价的智慧

春秋初的政治家、经济学家管仲,他因辅佐齐桓公称霸,被尊为“仲父”,治齐时间长达四十年。管仲重视商业,但又用经济手段使商人不能垄断货物、操纵物价。他根据其“轻重论”,认为“谷重而万物轻,谷轻而万物重”,“币重则谷轻,币轻则谷重”,因而主张国家要有充分的货币、粮食储备,以调整市场而盈利,供给人民粮食和贷款,促进生产的发展。《管子·国蓄》说:“国有十年之蓄,而民不足于食,皆以技能望君之禄;君有山海之金,而民不足于用,是皆以其事业交接于君上也。故人君挟其食,守其用,据有余而制不足,故民无不畏于上也。五谷食米,民之司命也;黄金刀币,民之通施也,故善者执其通施以御其司命,故民力可得而尽也。”大意是:国家要储备十年粮食,经营盐铁可获大量货币,这就是控制粮食、掌握货币。而粮食是人民生命的主宰,货币是人民交易的手段,有了粮食、货币就能役使人民,因人民缺乏粮食、货币必求于国家,这就能以国家的有余来控制民间的不足,国家就可最大限度地使用民力。

接着他指出:“岁有凶穰,故谷有贵贱;令有缓急,故物有轻重。然而人君不能治,故使蓄贾游市,众民之不给,百倍其本。”大意是:年景有丰歉,谷价就有贵贱。如果人君不能及时调控,富商就会垄断操纵粮食市场,乘人民困难,捞取百倍的暴利。

因此,主张:“夫民有余则轻之,故人君敛之以轻;民不足重之,故人君散之以重。敛积之以轻,散行之以重,故君必有十倍之利,而财之木广可得而平也。”大意是:民间的货物有余价则贱,人君应收购;民间货物不足则以高价卖出,人君不但有十倍的盈利,而且物价也可得到调节而稳定。

人君控制大量粮食、货币怎么办?《管子·国蓄》说:“春以奉耕,夏以奉芸。耒耜械器,种穰粮食,毕取赡于君,故大贾家蓄家不得豪夺吾民矣。然则何?君夺其本谨也。春赋以敛缯帛,夏贷以收秋实,是故民无废事而国无失利也。”大意是:春耕夏种需要的一切农具、种籽和粮食,都由人君供给。这样,富商巨贾则无法掠夺百姓。采取这些措施为了什么呢?是为了发展农业生产。民用度不足,在春耕时放贷于民,以收敛丝绸;夏种时发放贷款,用以收购秋粮。这样,人民既不荒废农田,国家也不会流失财利。(www.xing528.com)

其次是以工代赈。《管子·乘马数》说:“若岁凶旱水泆,民失本,则修宫室台榭,以前无狗后无彘者为庸。故修宫室台榭,非丽其乐也,以平国策也。”意是说如遇水旱灾年,粮食失收,人民无以为生,就雇用他们修建宫室台榭,这并不是为排场享乐,而是国家的一种国策。

由上可见,《管子》平抑物价的“轻重论”,是利用物价的涨落,国家贱买贵卖以盈利,将大量的粮食、货币控制在国库里,不使富商巨贾囤税居奇、操纵物价以掠夺人民。国家有了充足的粮食、货币就可以施惠于民,春耕夏种需要的农具、种籽、粮食都由国家来供给;人民用度不足,就予以贷款,春耕贷款以收敛丝绸,夏种贷款以预购秋粮;灾年则以工代账。采用这些措施,国家可盈利,又可解决人民的困难,使之有能力发展农业生产。生产发展,就可平抑物价。这也可以说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并特别强调:取之于民时勿使知之;用之于民时,要大肆宣传,人民就会感激人君,乐于听其役使了。这显然是一种役人的权术,也是其所称的治国之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