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斯宾诺莎哲学研究:论实践智慧

斯宾诺莎哲学研究:论实践智慧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4.《论实践智慧》,载:《北京社会科学》,1997;转载于《新华文摘》,1997。

斯宾诺莎哲学研究:论实践智慧

四、重要论文

1.《康德黑格尔哲学东渐记》,载:《中国哲学》(第2辑),北京,三联书店,1980。

2.《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与逻辑实证主义》,载:《外国哲学》(第1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3.《维特根斯坦与石里克》,见:《现代外国哲学论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4.《斯宾诺莎哲学体系的特征和几何学方法》,载:《学习与思考》,1982(1)。

5.《试论斯宾诺莎的身心同一论》,载:《外国哲学》(第2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6.《莫里斯·石里克和他的〈普通认识论〉》,载:《国内哲学动态》,1982(11)。

7.《斯宾诺莎若干概念剖析》,载:《外国哲学史研究集刊》(第4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

8.《存在、认识和自由——斯宾诺莎哲学体系中心结构简析》,载:《外国哲学》(第3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9.《〈维特根斯坦哲学述评〉读后》,载:《读书》,1983(3)。

10.《关于斯宾诺莎的“一切规定就是否定”》,载:《北京大学学报》,1983(4)。

11.《科学哲学家和科学史学家》,载:《现代外国哲学》(第4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12.《〈逻辑哲学论〉与经验主义解释》,载:《哲学研究》,1987(9)。

13.《关于斯宾诺莎的〈神、人及其幸福简论〉》,载:《哲学研究》,1988(12)。

14.《论神在斯宾诺莎体系内的内在统一》,载:《北京社会科学》,1989(2)。

15.《试论德国哲学与中国哲学的本质同一性》,见:《世界哲学年鉴》,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16.《冯友兰先生近况》,载:《紫荆》,1991(4)。

17.《克里普克的命名和必然性理论》,载:《外国哲学》,1992(11)。

18.《贺师与斯宾诺莎》,见:《会通集》,北京,三联书店,1993。

19.《语言与真理》,载:《北京社会科学》,1993(3)。

20.《诠释学从现象学到实践哲学的发展》,载:《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第1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

21.《诠释学和诠释学哲学的观念》,载:《哲学杂志》,1995(12)。

22.《隐语与语言困境》,载:《北京社会科学》,1996(4)。

23.《〈真理与方法〉译后》,载:《德国哲学》,1997(16)。

24.《论实践智慧》,载:《北京社会科学》,1997(3);转载于《新华文摘》,1997(11)。

25.《伽达默尔与后期海德格尔》,载:《德国哲学论丛》,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26.《当代诠释学与实践智慧概念》,载:《社会理论学报》,1998(2)。

27.《从诠释学看中国传统哲学“理一而分殊”命题的意义变迁》,载:《中国文哲研究通讯》,1999(3);转载于《北京行政学报》,2001(2,3)。

28.《从诠释学论理一分殊》,见:《本体与诠释》,北京,三联书店,2000。

29.《我与苗公的斯宾诺莎缘》,载:《光明日报》,2002-06-14。

30.《伽达默尔的〈真理与方法〉》,载:《世纪书屋》,2000(2)。

31.《世纪哲人寄望东方——伽达默尔访问记》,载:《中华读书报》,2001-07-25;转载于《新华文摘》,2001(11);转载于台湾佛光通讯》,2002。(www.xing528.com)

32.《贝蒂关于解释的方法论原则及其与伽达默尔的争论》,载:香港《社会理论学报》,2001(第4卷第2期)。

33.《中国诠释学是一座桥》(访谈),载:《光明日报》,2002-09-26;转载于《新华文摘》,2003(1)。

34.《斯宾诺莎在中国》,载:《第一届西方哲学东渐百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2年9月。

35.《诠释学与中国》,载:《文史哲》,2003(1)。

36.《诠释学与修辞学》,载:《中国诠释学》(第1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

37.《诠释学与修辞学》,载:《当代儒学与西方文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3年11月。

38.《作为自成事件的诠释学理解和真理》,载:《当代儒学与西方文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3年11月;转载于台湾《中日四书诠释学传统初探》(上册),台北,台湾大学出版社,2004。

39.《西方诠释学的定位及伽达默尔诠释学的本质特征》,载:《中国思想史研究通讯》,2003(2);转载于《新哲学》(第3辑),郑州,大象出版社,2004。

40.《作为想象艺术的诠释学——伽达默尔晚年定论》,载:《国际诠释学研讨会论文集》,台湾佛光大学,2004年6月。

41.《诠释学在当代的意义》,载:《海峡两岸三地诠释学研讨会论文集》,澳门,2005年9月。

42.《解阿尔克迈之谜——试论诠释学的历史性观念》,载:理性与历史当代欧陆哲学会议论文集》,台湾南华大学,2005年10月。

43.《解阿尔克迈之谜:人类为何趋向毁灭?试论诠释学的历史性概念》,载:《中国诠释学》(第3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44.《作为想象艺术的诠释学——伽达默尔晚年定论》(上),载:《河北学刊》,2006(1)。

45.《作为想象艺术的诠释学——伽达默尔晚年定论》(下),载:《河北学刊》,2006(2)。

46.《伽达默尔与后期海德格尔》,载:《台湾世新大学50年学术专书:文学、思想与社会》,2006年10月。

47.《作为自成事件的诠释学理解和真理》,载:《理解、诠释与儒家传统》,台北,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2007。

48.《文本、诠释与对话》,载:《两岸三地诠释学与经典解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世新大学人文学院,2007年5月。

49.《前理解、事情本身、完满性前把握——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三个概念的解释》,载:《翻译与诠释研讨会论文集》,台北大学,2007年12月。

50.《伽达默尔的前理解学说——〈真理与方法〉研究》(上),载:《河北学刊》,2008(1)。

51.《伽达默尔的前理解学说——〈真理与方法〉研究》(下),载:《河北学刊》,2008(2)。

52.《文本、诠释与对话》,载:《中国诠释学》(第5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

53.《前理解、事情本身、完满性前把握——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三个概念的解释》,载:《文献、语言与诠释——两岸三地诠释学与中国经典诠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山东大学,2008年8月。

54.《哲学诠释学的基本特征——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一书梗概》,载:《中国诠释学》(第6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

55.《何谓现象学的“事情本身”——胡塞尔、海德格尔、伽达默尔理解之差异》(上),载:《学术月刊》,2009(6)。

56.《何谓现象学的“事情本身”——胡塞尔、海德格尔、伽达默尔理解之差异》(下),载:《学术月刊》,2009(7)。

57.《康德黑格尔哲学东渐记》,载:《西学东渐研究》(第2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58.《回忆洪谦教授》,见:《中国分析哲学,2009》,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转载于《世界哲学》,2010(6)。

59.《论伽达默尔的“事情本身”概念》,载:《武汉大学学报》,2011(2)。

60.《西方诠释学的源流与精神特质——洪汉鼎先生访谈》(上,与黄小洲合作),载:《河北学刊》,2012(2)。

61.《西方诠释学的源流与精神特质——洪汉鼎先生访谈》(下,与黄小洲合作),载:《河北学刊》,2012(3)。

62.《诠释学与中国经典诠释问题及未来》,载:《武汉大学学报》,2012(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