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巴陵史话:惊人修筑史上最长的紫荆堤!

巴陵史话:惊人修筑史上最长的紫荆堤!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紫荆堤为何是修筑时间最长的大堤?即从滕子京重修岳阳楼之后的第二年,他就开始组织人员修筑“紫荆堤”。当时,滕侯修筑紫荆堤不象修筑堰虹堤是为了防洪挡水,而是为了打通巴陵城与外界的交通。要修筑紫荆大堤,必须要在今天的王家河与南湖交汇处筑建一座桥。但这座桥维持的时间太短,经常坍塌,导致紫荆堤无法发挥出正常的功能。滕侯于庆历年间修筑大堤后,到南宋时期“通和桥”的坍塌。这次明确是动用国库资金以修筑大堤和此桥。

巴陵史话:惊人修筑史上最长的紫荆堤!

紫荆堤为何是修筑时间最长的大堤?即从滕子京重修岳阳楼之后的第二年,他就开始组织人员修筑“紫荆堤”。从北宋庆历年间开始,直到清同治年间才基本完工,紫荆堤经过了千余年的修筑时间。

当时,滕侯修筑紫荆堤不象修筑堰虹堤是为了防洪挡水,而是为了打通巴陵城与外界的交通。紫荆堤现位于岳阳城东,连接湖南理工学院至新开铺上107国道的大道。北宋时期,巴陵郡与外界联系极不方便。尤其是官道连接长沙府城,只能绕城东北走冷水铺,要翻三座大山,然后才能上城外的官道。要修筑紫荆大堤,必须要在今天的王家河与南湖交汇处筑建一座桥。当时大堤和桥建筑完成后,滕子京将该桥命名为“通和桥”,以表达“政通人和”之意。但这座桥维持的时间太短,经常坍塌,导致紫荆堤无法发挥出正常的功能。于是,后人屡圯屡建。

滕侯于庆历年间修筑大堤后,到南宋时期“通和桥”的坍塌。明成化八年(1472),知府吴节增加了大堤的宽度并巩固了“通和桥”,但不久桥又坍塌了。

嘉靖八年(1529),知府萧晚在前人的基础上再次修筑大堤和这座桥,但桥还是坍塌了。嘉靖四十一年(1562),74岁的户部尚书方钝告老还乡后,一门心思想为家乡做最后一点贡献,他拿出自己的积蓄,组织乡民修筑紫荆堤和这座“通和桥”,到了万历庚寅年(1590),此桥再次坍塌。当年,推官赵引志奉朝廷之命开始修筑大堤并重修这座桥,并改名为“万由桥”。但过了三十年,即景泰元年(1620)此桥又坍塌,大堤还是不能通行。

清顺治乙未年(1655),清政府出于军事的需求,命知府高翼辰以最快的速度恢复“万由桥”,让紫荆堤尽快起到连接岳州府外出通道的作用,其费用全部作为军事款项。但过了不到十年,还是坍塌。(www.xing528.com)

乾隆壬戌年(1742),朝廷命知县张世芳“奉帑承建”此桥,并恢复紫荆堤的通畅。这次明确是动用国库资金以修筑大堤和此桥。依然不到十年功夫,此桥还是坍塌,紫荆堤依然不能通畅。嘉庆癸亥年(1803),新上任的知县陈玉垣想通过捐赠资金修筑大堤和“万由桥”,但没有成功,主要是不久他就升任别地为官。

直到同治丙戌年(1873),曾任两粤转运使的邑人钟云卿独自捐资,重新勘测此桥的地形,重新规划此桥的设计,用了将近两年的时间,终于将此桥建成,并将此桥改名为“三眼桥”,紫荆堤才能正常通行。从同治丙戌年直到今天一百余年间,紫荆堤和“三眼桥”承载着岳州城大量的物资运输的出入,完好无损。

现在,岳阳市民虽然出城可以通过高铁、京珠高速、107国道,但紫荆堤依然还是岳阳市民不可或缺的主要交通要道。行走在这条道路上,首先应该想到的是北宋庆历年间的巴陵郡守滕子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