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部科学园区发展的瓶颈问题

中部科学园区发展的瓶颈问题

时间:2023-06-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科目前还处于快速成长期,在产业不断成长壮大的同时,一些可能制约中科近期和长远发展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随着中科园区的快速发展,园区的土地已渐渐不敷使用。如何提高园区土地利用效率、加快新园区的土地开发已成为目前中科管理局亟须解决的突出问题。但中科园区与市区及外界衔接的交通工具却较为缺乏,尚未形成无缝衔接的交通网络,给厂商进出园区带来较大不便。

中部科学园区发展的瓶颈问题

中科目前还处于快速成长期,在产业不断成长壮大的同时,一些可能制约中科近期和长远发展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一)土地资源告急,限制园区的进一步发展

无论传统工业还是高新技术企业,其发展都需要土地资源。随着中科园区的快速发展,园区的土地已渐渐不敷使用。中科前三期的土地核配率分别高达99.74%(台中园区)、79.17%(虎尾园区)、99.29%(后里园区),可出租土地面积仅剩10.27公顷。而2008年后相继扩建的第四期(二林园区)、第五期(高等研究园区)目前仍在土地征用、环评及公共工程建设阶段,目前尚无企业入驻。

土地资源告急的现状大大限制了外部企业的入驻和园区的进一步发展。如何提高园区土地利用效率、加快新园区的土地开发已成为目前中科管理局亟须解决的突出问题。

(二)产业集群效应发挥不充分

迈克尔·波特认为,产业集群(Industry Cluster)是“某一特定领域内,在地理位置上相互接近的公司集团和关联组织,他们通过商品和辅助活动相联系”。可见产业集群不仅要求企业在地理空间上的集聚,同时企业之间在经营活动上还应存在密切的联系,集群内部应该有着非常活跃的创新交互过程。

但中科园区内部的企业间却缺乏经营活动上的联系以及知识和技术的交流,导致企业间“集聚”而不“集群”,产业集群效应未得到充分发挥。由表13.5可知,在中科园区的主要产业类型中,厂商大多偏好自主开发创新或自主改善现有技术及产品,而较少与合作伙伴共同研发。

表13.5 中科园区厂商的科技创新模式选择

数据来源:《中科园区产业聚落对科技创新走廊之发展策略计划》。(www.xing528.com)

为此,中科园区近年来提出实行“交互创新”、建立“区域创新系统”等概念,希望通过相关政策的引导加强企业间的研发创新合作。区域创新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经常地、密切地与区域企业的创新投入相互作用的创新网络和制度的行政性支撑安排。该理论认为,技术创新是许多行为主体相互激励和影响的产物,并受到来自公司内外部的许多因素的作用,因此政府可通过培育区域内系统性的网络连接来串联区域内外部的知识生产资源(如大学、科研机构及其他提供创新需求服务的中介组织和机关),为企业间的交互创新牵线搭桥。

(三)园区交通网建设有待加强

台湾中部地区的交通状况比较发达,有纵贯铁路“山线”通过境内南部,在彰化县境与“海线”相合。台湾3号道公路自台北南下,南北高速公路通过西郊,有通往市区和西海岸的台中港,其中台中港是台中出海门户。但中科园区与市区及外界衔接的交通工具却较为缺乏,尚未形成无缝衔接的交通网络,给厂商进出园区带来较大不便。

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交通建设是许多厂商提出需要加强的部分。如有台中园区的厂商提出可加开园区和台中高铁站之间的往返巴士;而虎尾园区则尚未有高铁站开通,让南来北往的厂商感到不便;后里园区“西向联外道路工程”为台中县政府承诺园区开发办理事项,并于2009年纳入“生活圈道路交通系统建设计划”,但至今仍处于用地征收阶段。

(四)厂商的资金需求未得到充分满足

中科园区的厂商间的资本额差距相当大,有大至八百多亿新台币的厂商,也有小至一千万新台币的厂商,其中资本额小于一亿新台币的厂商几乎占四分之一,故资金需求对厂商而言相当重要。

目前园区内的金融机构有第一银行台湾银行与土地银行三家,尚不能很好地满足厂商的融资需求。因此中科管理局可引进更多银行和金融咨询服务机构,为园区内厂商分析适宜的投资和布局策略,满足厂商的资金需求。

(五)与竹科、南科存在一定程度的产业同质

新竹科学园区、中部科学园区和南部科学园区三大科学园区的发展有其特定的时空背景,并受全球化与区位移动等因素的影响。而在竹科渐趋饱和后,厂商的新建厂投资纷纷转移到中部和南部的科学园区,使得三个科学园区的产业聚落呈现相当程度的同质性,导致多样化的创新不易产生。

为此台湾当局经济主管部门出台一系列新形态的研究型产业聚落计划,加强跨部门、跨不同层级政府以及公私部门间的联盟关系,希望能创造出多样性的创新激励机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