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技术及应用发展:试点阶段

技术及应用发展:试点阶段

时间:2023-06-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整体来看,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相比领先者的美国起步晚了30年。1981年中国人工智能学会CAAI成立,以20世纪90年代末为分水岭,此前中国的人工智能大致处于实证研究阶段,缺乏成功的商业应用案例。中国云服务市场在2015年的市场规模超过百亿元人民币。目前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进入试点阶段,如语音识别、人脸识别等技术的准确率都已超过95%,已经在相关企业中得到试点应用。第四个阶段是个人层面上的应用普及阶段。

技术及应用发展:试点阶段

宏观的、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人工智能产业应用仍主要处于试点阶段。与其他新兴科学技术一样,从实验室研发到个人普及,将经历四个阶段(见图1-1)。

第一是实验室阶段,这个阶段一般只有高校实验室、科研机构或巨头参与,停留在针对算法层面的训练和研究。整体来看,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相比领先者的美国起步晚了30年。1981年中国人工智能学会CAAI成立,以20世纪90年代末为分水岭,此前中国的人工智能大致处于实证研究阶段,缺乏成功的商业应用案例。产业参与者多为拥有核心技术和专家资源的技术型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或政府。

978-7-111-57254-1-Chapter01-1.jpg

1-1 人工智能产业四个阶段

第二阶段企业开始试点应用,出现一些辅助人类的产品或服务,表现出一定的实用价值,科技巨头和创业企业开始蜂拥而上。人工智能走出实验室,进入试点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第一次互联网泡沫时期催生了中国首批基于人工智能开发应用的企业,通过语音合成、OCR技术、信息检索、自动制造等方面提供技术和服务,科大讯飞、汉王、拓尔思、百度等企业开始在人工智能领域布局。2010年以来,出现了旷视科技、小i机器人等在细分领域拓展的创业企业,技术成果在安防、虚拟服务、机器人等领域得以应用。(www.xing528.com)

从广义人工智能应用产业来看,智能硬件、云服务、其他软件服务类应用产业迅速发展。其中智能硬件产品仍处于监测和控制阶段,从2014年开始形成爆发趋势。中国云服务市场在2015年的市场规模超过百亿元人民币(数据来自2016年中国云服务行业报告)。目前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进入试点阶段,如语音识别、人脸识别等技术的准确率都已超过95%,已经在相关企业中得到试点应用。试点应用场景主要有智能硬件/机器人、安防、商业智能、虚拟服务和虚拟场景等,将在第2章详细阐述。

到了第三个阶段推广阶段,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推广应用,这个阶段少部分核心企业理解或掌握了大规模的人工智能资源,包括算法、数据资源等,其他企业一般会利用核心企业提供的集中式资源接口开放平台拓展其应用领域,这将是人工智能在企业级应用的主要形式,即集中式计算,分布式使用。2015年以来,谷歌、Fa-cebook等科技巨头,以及Open AI等企业正逐步开源深度学习平台和技术,体现出这一阶段的特征。

第四个阶段是个人层面上的应用普及阶段。这一阶段,涉及环境及个人动态的数据资源会非常庞大,由于集中式计算将消耗巨量的网络资源,庞大的数据量也会影响计算速度,难以在个人细分应用场景中有稳定的表现。本地化计算的实现,将使人工智能真正延展到自动驾驶设备、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产品等消费级应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