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焊接中的温度参数及其控制方法

焊接中的温度参数及其控制方法

时间:2023-06-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焊前预热1.焊前预热目的 对于碳钢、低合金钢、耐热钢来说,焊前预热是主要的焊接参数之一。(二)层间温度层间温度是指焊接过程中,每道焊道焊接前焊件应控制的温度范围。对于碳钢、低合金钢、耐热钢来说,层间温度的下限一般为焊件的预热温度,层间温度的上限一般为350~400℃。层间温度控制过高,会延长焊缝组织在500℃/800℃的停留时间,使焊缝金属的抗拉强度降低。后热的温度一般为150~250℃。消氢的温度一般为300~400℃。

焊接中的温度参数及其控制方法

(一)焊前预热

1.焊前预热目的 对于碳钢、低合金钢、耐热钢来说,焊前预热是主要的焊接参数之一。焊前预热具有下列方面的有利作用:

1)降低焊接热影响区的冷却速度,避免淬硬组织的形成,防止冷裂纹并改善热影响区的塑性。

2)减少焊接区的温度梯度,从而降低焊接接头的内应力

3)扩大焊接区的加热范围,使焊接接头在较宽的区域内处于塑性状态,减弱焊接应力的不利影响。

4)改变焊接区的应变集中区部位,降低促进冷裂纹形成的应力峰值。

5)延长焊接区在高温停留时间,有利于焊缝金属中氢的逸出,降低氢致裂纹形成的危险。

2.焊前预热温度的确定 主要根据钢材的焊接性试验结果,确定焊前预热温度。由于焊接件的形状和尺寸以及焊接条件往往是多变的,因此确定焊前预热温度时,应考虑下列因素:

1)材料的实际碳当量。

2)焊件的结构形状和拘束度。(www.xing528.com)

3)焊接工艺及操作技术(单道焊、多道焊、摆动焊、窄焊道焊、回火焊道、脉冲焊、双丝焊等)。

4)焊接材料的扩散氢含量。

5)焊件和周围环境的冷却条件。

6)施工条件(室外焊接、室内焊接、难焊位置的焊接等)。

(二)层间温度

层间温度是指焊接过程中,每道焊道焊接前焊件应控制的温度范围。对于碳钢、低合金钢、耐热钢来说,层间温度的下限一般为焊件的预热温度,层间温度的上限一般为350~400℃。层间温度控制过高,会延长焊缝组织在500℃/800℃的停留时间,使焊缝金属的抗拉强度降低。一些耐热钢层间温度过高还会产生脆性组织。奥氏体不锈钢的层间温度一般控制得较低,通常小于250℃,如果层间温度太高,接头的腐蚀性能会大大降低(奥氏体型不锈钢一般不需要预热)。

(三)后热、消氢处理

1.后热、消氢的定义 焊后立即对焊件的全部(或局部)进行加热和保温,使其缓冷的工艺措施称为后热或消氢。后热的温度一般为150~250℃。消氢的温度一般为300~400℃。

2.后热、消氢的目的 避免形成淬硬组织,以及使扩散氢逸出焊缝表面,从而防止产生冷裂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